“新常态”下怎样的增速才合理(4)

“新常态”下怎样的增速才合理(4)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税研究中心副主任闫坤

怎样适应“新常态”

适应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实现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一个具有持续激励的经济体制和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从而促使社会纵向流动性加快,避免出现社会阶层的固化。

记者:随着我国经济潜在增速的逐渐下降,全面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制度红利已变得更为迫切。怎样适应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具体到财政政策,又该作出怎样的选择?

闫坤:加强宏观调控水平,保持“新常态”下经济的合理增速,为改革赢得时间。宏观调控作为熨平短期经济波动的重要手段,需要注意的最大问题是合理客观地看待经济增速中枢的缓慢下移,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目标的调整,不缺位但更不越位。“新常态”时期的潜在增速将持续变化,当前的宏观调控应该首先认识各个阶段不同的潜在增速水平,并力图保持短期经济增速在这一水平波动。

托底社会政策,大力改善民生。应该加快建立起新型城镇化配套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增加对弱势人群的社会保障投入,加大对在职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得社会在经济增速总体中枢下移的“新常态”下保持稳定。具体而言,加快统一城乡社会保障体制的实施,加快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各项目标,加大对医疗、教育等社会公平体系的建设投入。“新常态”下,就业水平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应该花大力气做好相关数据指标的监控,并做好相应的社会救助和保障措施。

此外,相比过去十年,来自部门之间资源要素有效配置的技术进步效应正在减弱,未来的技术进步将更多地来自部门内部自身效率的提升,这就需要更多改革放权带来技术创新。建议进一步放开行政审批,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加紧研究和实施各项政策,加快行业内部的兼并重组,化解产能过剩压力,提升行业效率。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步入中速运行的“新常态”,国家治理的思路需要适应“新常态”而做出战略调整。财政政策选择主要要把握几个要点:一是以经济增长“新常态”为前提;二是为长期制度建设做好铺垫;三是引领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趋势。

具体来说,税收的任务主要是进行结构调整取向的税制改革。财政事权的划分原则,要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大前提,政府活动的宗旨是为市场服务,财政只为政府应尽的职责提供保障。明确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分别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此外,财政部门与非财政部门的事权划分,要改变某项事业支出与GDP或财政收入的规模或增速挂钩的做法,在部门预算和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实现财政资金分配的供需平衡。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