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意味着什么?
变革首先意味着以GDP衡量(只反映最终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的经济增长速度的趋势性下降。今年前5个月,我国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增速指标出现下降。当前经济增长的波动,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传统经济增长领域的产能过剩严重,增长乏力,新兴经济增长点总量规模不大且并不明朗,难当大任。相对于重化工业、城市化以及房地产、汽车带动的经济增长,以服务业、消费为特征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较低。这需要对经济增长的增速和波动,有更大的容忍度,要及时根据经济体的内在特征调整经济增长目标,并采取有助于经济转换的短期宏观稳定措施。国际上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如拉美国家、日韩以及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都曾出现过宏观政策上的失误,如都曾超越经济增长潜力过长时间过度刺激,或者过快开放资本项目,在经济体系内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的情况下,出现国际资金冲击下被动、扭曲的过度扩张。
伴随着阶段转换,更重要的是经济运行体制机制的系统转换。在阶段转换时期,不是某项单一制度变革就能引发效率的巨大提升,需要一整套具有内在一致性制度变革,才有可能带来效率的提升。重要的是要为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体制机制环境。市场化的本质是市场自主决策,是有效竞争,真正发挥市场约束。其含义是多方面的,既意味着价格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也意味着市场成为开放系统,机构、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是相对自由的,还意味着微观主体的约束是有效的,市场结构是相对合理的。在不同阶段,政府管理经济的目标、重点、环节和手段都是不同的。在当前阶段,政府管理的重点,应从经济领域转向社会领域。在经济领域,应将重点放在有效提供合理的市场秩序上。
阶段转换是需要时间的,并且需要承担必要的风险,付出应有的成本。不经风雨,哪见彩虹。国际经验显示,转换和变革这个过程,充满着风险。我国既需要为原有经济结构承担调整成本,也需要“花钱买机制”,还需要支付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而进行刺激的负担。管理好转轨风险的关键,是准确深入理解我国当前各个系统之间及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管理并利用好各界的预期,找准突破口和关键点,把握好政策的着力点、时机、节奏和政策间的相互搭配,实现 “破”和“立”的统一。在系统转换过程中,“立”较难由经济系统自身提供,需要由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来支配。这是一个超越经济系统的多系统的同时变革过程。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室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