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各种文明在相互影响中融合共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自撰此联并悬于政事堂。习近平引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表达了中国和东盟国家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信念。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亚太伙伴有共同的发展空间
2013 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的主题为“走向活力和增长”,呼吁亚太经合组织各经济体在实现全球经济复苏的道路上,重点关注全球工商业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实现包容性与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在峰会上发表题为《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的主旨演讲,引用了“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的诗句,来表达对亚太地区美好未来的抒怀,贴切即景,意味深远。
徙木立信——作风建设要落到实处,取信于民
2014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了上海代表团的审议会。在会上,花蓓代表就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提出建议。习近平在回应花蓓的讲话中,引用了“徙木立信”的典故。 “徙木立信”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干部学习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出自《荀子·大略》第二十七篇。原文为:“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能而居之,诬也;无益而厚受之,窃也。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习近平在讲话中引用“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强调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的重要性。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既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又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据考证,《大略》是荀子的学生摘录和整理荀子的言论汇集而成,因为内容庞杂,涉及面广,“皆略举其要,不可以一事名篇,故总谓之《大略》也。”《大略》被誉为《荀子》中的“论语”。
尚贤者,政之本也——营造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良好环境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强调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对实现民族复兴之梦的重要性,提出要使留学人员“回国有用武之地,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真正认识到“尚贤者,政之本也”,为培养国家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尚贤者,政之本也”语出《墨子·尚贤上》:“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意思是:得意之时不可不举用贤士;不得意之时也不可不举用贤士。如果想继承尧舜禹汤的大道,就不可不尚贤。尚贤是政治的根本所在。所谓尚贤,就是尊重、推崇贤才,就是任用有德才的人为国效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