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治庸治懒 还需法制化常态化

四川:治庸治懒 还需法制化常态化

摘要:在一个权责法定的单位或者部门,如果凭绩效进出、据业绩升降、靠实干褒贬、依群众评价考评这些用人识人规则,成为每一个党员干部的信条,想让“庸懒散浮拖”存在也是困难的。

据《四川日报》报道,从11月开始,成都市将集中40天左右的时间,集中开展“庸懒散浮拖”问题专项整治。本次专项治理,重点解决为官不为、推诿扯皮、作风漂浮、工作不实等问题,严肃整治干部精神不振、缺乏改革意愿和工作热情、不愿担当的现象。

党员干部“庸懒散浮拖”问题的危害是隐性的、潜在的,与腐败行为相比,更不易被人们所警觉,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遏制,必将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阻碍经济社会发展。治庸提能、治懒提劲、治散提神、治浮提实、治拖提效,已经成为摆在各党政部门面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造成“庸懒散浮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缺乏监督。事情没有做好,疏于监督是主因。但是在强调监督的同时,也应该思考,除了这种外在的约束之外,在内部治理上,可否通过制度的完善,让一些人真正增长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试想,如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没不同,在一个单位里,不出现“庸懒散浮拖”现象才怪呐。

“庸懒散浮拖”的作风具有顽固性。思想境界是一个慢慢培养和提高的过程,目前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庸懒散浮拖”不能和不敢的问题。《荀子·性恶》中认为:“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不少公务工作有着一定的弹性,可多做也可少做,主要靠个人自觉。懒惰懈怠、失职渎职,很大程度上与权责划分不对称、职权义务划分不清晰有关,导致缺乏积极性。党员干部“为”什么、不“为”有什么,“为”到什么程度,实际上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任务清单以及赏罚清单。如果工作安排不饱和,质量考核缺失,仅仅靠个人觉悟和外界监督来推着走的话,推诿扯皮、作风漂浮、得过且过、能绕且绕的现象就会由此而生。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曾在山东、湖北、贵州等地为官的李文耕,给后人留下一句至理名言:“官不勤则事废”。意思是说,当官者应勤于政务,如果懒于做事或做事不认真,应该办成的事就办不成。李文耕勤政自勉,政绩显著,他“以清讼息盗,兴利除害为先,而尤尽心于教化”,为民尽忠职守,使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在他调离邹平时,“老幼饯送者拥塞街衢,追至数十里不忍别”。

对“庸懒散浮拖”进行专项治理是必要的,但更要走上一条勤政建设的常态化、法制化轨道。勤政建设是一场思想革命和效能革命,要在作风上加大对“庸懒散浮拖”的专项整治力度,在官德上弘扬实干品质和担当精神。从长远看,抓勤政和抓廉政一样,不仅要靠个体的思想觉悟,更应该从外在考核和内部治理入手,将勤政建设纳入法制化、常态化轨道。在权责清晰的基础上,应从考核、升迁、褒贬、舆论监督等各个环节着手,建立清除“庸懒散浮托”的长效制度,真正树起有本事、敢担当、重官声民望的实绩标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为勤政建设划定了底线,这就意味着,勤政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必须履行的法定责任。权责法定的确立,才能将勤政要求上升为法制轨道,从而让不想“为”者不敢拖,不能“为”者不敢庸,不敢“为”者无后忧。

因此,在一个权责法定的单位或者部门,如果凭绩效进出、据业绩升降、靠实干褒贬、依群众评价考评这些用人识人规则,成为每一个党员干部的信条,想让“庸懒散浮拖”存在也是困难的。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