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走出去”构建国际话语权的现实障碍
中国标准走出去还没有达到在标准领域全面构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的层次,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障碍。
“中国标准”的国家形象没有深入国外市场,国外市场对中国的标准不知晓,不接受。长期的对外工作中,更多的是适应国际市场的标准要求,较少推广自身的技术标准。在国际标准领域,多为国际标准的被动“接受者”、“使用者”,主动“参与制定”、“主导制定”的机会不多。“中国标准”作为一个整体还未在国际市场形成良好的形象与影响。
国际标准化领域对中国标准“走出去”工作整体上的围堵。中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角色从国际标准被动的接受者逐步转变成为积极的参与者,一些国家基于对中国的误解或者对中国崛起的担心,采取各种手段来掣肘中国标准的国际化工作,从拒绝来自中国的标准提案,到阻止中国专家参加国际标准会议等等,形成一种对中国标准进入国际市场围追堵截的局面。
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冲突,不被国外消费者所认同。这些冲突既有技术指标、标准体系方面的硬性冲突,也有语言文字、文化背景方面的软性冲突。比如中国标准的英文版本问题,尽管已经加快进度翻译,仍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没有清晰的英文版本,要让中国标准在国外被接受,可能性几乎为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