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6年将是中国转型改革最重要的时期,对中欧问题的观察要在这个大趋势下来考虑:一是中国的增长、转型、改革高度融合;二是改革和危机并行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三是改革的时间和空间约束全面增强。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走向服务业大国会给中欧间贸易投资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中欧深化改革合作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
中欧合作的方向
从全局来看,未来6年中国的市场潜力很大,市场开放的速度加快。例如,未来6至10年,中国健康产业的潜力有可能将超出医疗市场的规模,现在很多国外机构看好中国潜在的健康产业大市场。市场开放的速度特别快,尤其是服务业贸易领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最近,政府在健康、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已经出台多份文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也陆续放开外来资本的进入。估计未来几年全国都会放开医疗市场,开放速度较以往明显加快。
与此同时,自由贸易的趋势不断加快。比如,今年11月中韩两国政府签署了结束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的会议纪要。相应地我们也应看到:
第一,中国—东盟“10+1”自贸区升级版在不断推进。借鉴欧盟模式,在各国平等协商的前提下,中国与东盟10国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区域内无障碍流通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正加快实现,逐步形成以自由贸易、共同市场、货币合作为重要特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如果排除某些政治因素的干扰,按照这种发展速度,该自贸区升级版在未来5至6年即可能实现。
第二,中美自由贸易新一轮谈判预期在2015年会有重要突破,审批权限方面将会有大幅度减少。
第三,中国和欧盟的自贸合作应当最有前景。欧盟在城镇化、中小城市合作、职业教育、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等很多领域成绩斐然。只要打开思路,中国将给欧盟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2015年中国和欧盟的自由贸易谈判有望取得重大进展。在这种背景下,未来5至10年世界经济大格局将发生变化,东亚、美国、欧盟构成了世界三大经济中心板块。中欧需要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把握住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机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