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合作的立足点
目前,中欧的服务贸易占双方贸易总额的比重仅有12.5%左右,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只有0.8%左右,发展空间十分巨大。按照《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中欧贸易额到2020年要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如果中欧服务贸易占双方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到20%,双方服务贸易将达到2000亿欧元的规模。围绕这个问题,下一步中欧合作要有新趋势、新格局、新要求。中国走向服务业大国的转型与改革,是未来5至10年中欧合作的最重要立足点。
第一,在未来5至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服务业市场之一。据统计,2013年中国的名义城镇化率为53.7%,人口城镇化率为35%左右,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区间。但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仅为15%,发展严重滞后。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20年中国约20%左右的人口将超过60岁。但来自全国老龄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老年人消费能力每年约为1万亿元,而老年人产品供给尚不足2000亿元。所以未来5至10年将是中国服务业市场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机会最多的时期。
第二,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开放。未来5至6年,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将是中国转型升级、转型创新的内在需求,是“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一个最大优势,也是中国扩大内需和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的重点。毫无疑问,未来中国服务业市场将会越来越开放,开放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第三,服务业的转型与改革紧密结合。发展重化工业要靠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服务业则需要发展中小企业。中国要从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实现服务业主导的新格局,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核心是发展中小企业。未来5至10年将是中国发展中小企业、通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最关键时期。
第四,中国的结构性改革需要与此相适应。除了人民币国际化,民间资本银行、中小银行也需要得到实质性突破。而且,中国的教育结构、教育体制需要改革。未来5至10年中国的职业教育会得到很大发展,相当一部分中国大学会向职业教育转型,中国政府将会采取一些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外来资本投资合作发展职业教育。
在中国经济转型改革的大背景下观察中欧合作,会得到很多新的启示。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加强中欧合作来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欧盟在发展服务业上有诸多优势,中国需要抓住机遇,打破服务贸易壁垒,放宽市场准入,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