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先得找到政治生态受污染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综合一些学者的观点,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必须治理几种不良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他再次强调,要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先得找到政治生态受污染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综合一些学者的观点,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必须治理以下八种不良现象。
“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买官卖官是最大的腐败,“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升迁的潜规则,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等有时不过是走程序、走过场。在这种潜规则支配下,卖官者权力寻租,甚至明码标价,买官者投其所好,钱贿、色贿、雅贿无奇不有,于是“带病在岗”“带病提拔”“边腐边升”现象频现,而不跑不送者的政治发展空间因为这种“不正当竞争”而被大大压缩。
“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权现象。“我爸是李刚”,一语道破了当今拼爹的社会病。现在“官二代”现象比较突出,有的领导干部钻政策空子曲线调动亲属进公务员队伍,有的另辟蹊径通过“党外路线”安排子女进班子。焦裕禄、杨善洲等优秀的党员干部,他们严于律己的同时严格要求子女亲属,不搞任何特权。
“能力不如关系”的关系学。升学、就业、考公务员、评职称、提拔、买房子、打官司、出国等等很多事情上,拉关系走后门,经营关系进“圈子”现象盛行。大到帮派小到“老乡圈”“同学圈”“麻将圈”,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团体。有关系走遍天下,无关系寸步难行。这种“无人不求人、人人都被求”的“中国式求人”往往挑战法律尊严、政府公信力、社会公平和市场规则,必然导致权钱交易、人身依附。
“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机钻营。常言道:“君子做事,小人‘做人’。”这里所谓的“做人”是指琢磨、算计人、拉关系。品行正派的人把精力用在事业上,心术不正的人则把心思用在投机钻营上,“琢磨事不如琢磨人”成了一些人的金科玉律。琢磨领导,了解他的喜怒哀乐,投其所好;琢磨对手,掌握他的弱点软肋,攻其不备;琢磨派系,打听谁是谁的人,谁听谁的话,四处讨好,八面玲珑;琢磨自己,无视缺点,放大优点,心生浮躁,盲目攀比。
“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义。一为浮夸“秀数字”。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俨然“皇帝的新装”,上下心知肚明,左右互相攀比,以至层层作假,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尤其在GDP统计上弄虚作假,地方汇总数据与统计局核算的全国数据差距较大。二为浮华“秀工程”。有的地方患政绩饥渴症,不顾经济条件和发展实际,不惜举债集资,甚至挪用救灾款,竞相建设大广场、大市场、大公园等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为自己积累升迁资本。三为浮躁“秀形象”。一些领导干部想方设法“策划”“包装”自己,展示“个人魅力”。官员作秀,实质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