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大选中,罗塞夫成功连任,低收入阶层和过去依靠社会政策摆脱贫困的数千万巴西人成为执政党的重要票仓。然而,罗塞夫此次获胜优势仅为3%,且选举中支持率大幅波动,所幸最终涉险过关。胶着的选情表明,社会福利政策对巴西“新中产”的政治边际效用正在减弱,他们对执政党劳工党并非完全满意。
乌拉圭的选举结果可谓众望所归。过去8年,这个南美小国在巴斯克斯所属的广泛阵线的带领下保持了平均5.5%的经济增速,贫困人口急剧下降,同时较为完善的分配体系造就了60%的中产阶层。巴斯克斯的获胜,代表了多数选民希望延续当前社会经济政策的愿望。
过去一年,拉美地区共举行了8次大选,包括智利、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巴西和乌拉圭,其中除了哥伦比亚和巴拿马依然是中右政党获胜外,左翼执政党赢得了6场大选。可以说,拉美政坛左翼占优的局面并未改变。
今年拉美选情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在执政党谋求连任的国家,除了玻利维亚,其他举行大选的国家都因候选人选票未过半数而进行第二轮选举。这意味着,传统执政党击败反对党并非易事,两者所代表的社会利益诉求份额出现调整,要求变革的声音正在增强。
巴西选情反映了这一寻求变革的声音。劳工党在其执政的12年间通过扶贫政策使得4000万人脱贫、近3000万人进入中产阶层,这些被称作“脆弱的中产”对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有着更高的变革诉求,同时又担心改变现状可能带来的政策风险,最终他们选择了“延续中的变革”。选情摇摆则反映了这一民意的波动。
(图片说明:10月26日,巴西现任总统、劳工党候选人迪尔玛·罗塞夫在首都巴西利亚出席新闻发布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