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认识。那么,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是如何演进的?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上问题,必然成为当前亟待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复苏曲折艰巨,进入了一个新的深度调整期;我国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进入中后期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我国经济要进一步持续快速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必然的现实抉择。
创新驱动发展是破解我国经济发展困境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两大困境。一是资源供需矛盾的制约。二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良性发展,才可能改变现状,才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破解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
创新驱动发展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国际经济全球化以后,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重视和强化以科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审时度势,采取措施,以新的竞争优势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调整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才可能抓住机遇形成竞争新优势,从而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
此外,创新驱动发展是总结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纵观世界近现代发展历史和当今发展格局,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当前,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正处在中后期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由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才能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创新潜能,走上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