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会议明确提出,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预计明年“一带一路”建设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京津冀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的建设细则陆续出台,各省份在区域协调发展上的合作将取得突破。
“一带一路”是我国西部继续开发开放、东部转型“走出去”的现实需要,是我国沿边、内陆持续开放的新战略。秉承“丝绸之路”的传统文化内涵,我国与沿线有关国家将在多领域合作,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以及贸易投资等领域进一步便利化,必将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2014年8月12日,国务院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张高丽副总理担任组长,涉及通关、税收、产权交易、环保、交通等领域的合作方案或机制也已经出台,这些举措标志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经进入实质的规划和操作阶段。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必将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崛起,成为我国又一个区域经济增长极。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做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
(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针对对外开放的新特点,会议指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处理好“四个平衡”,即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其中,第二和第三个平衡是实现第四个平衡的重要基础。
第一个平衡涉及需求结构,这要求协调拓展内外需,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第二个平衡涉及货物和服务贸易,这要求完善扩大出口和增加进口政策,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巩固出口市场份额。
第三个平衡涉及资本项下的直接投资,这要求一方面高水平引进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进一步开放制造业,推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和速度,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另一方面要大规模走出去,努力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和质量,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开展先进技术合作,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对外自贸区成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在战略方向上,我国更加重视共建亚洲发展和命运共同体,将“一带一路”作为推动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实现海陆两大方向开放。在合作内容上,我国正在努力打造全方位互联互通格局,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优先部署同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前期多国共同出资的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的丝路基金,将打破“一带一路”和亚洲互联互通的资金瓶颈,这是新兴经济体成功主导国际金融规则的重要尝试,也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战略布局的重要抓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