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秩序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取向(2)

世界秩序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取向(2)

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秩序被建立起来。这一体系已经越出了欧洲范围,将全世界都纳入到欧洲列强所构建的国际秩序中来了。这一秩序的目标是防止战败国德国的再起,同时满足或平衡战胜国家的既得利益。中国也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了“巴黎和会”,但中国的利益却没能在战后秩序的安排中体现出来,由此促发了五四运动。日本在战前通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取代中国成为东亚秩序的主导,赢得了与欧洲列强平起平坐的地位。奥斯曼帝国崩塌了,帝国的核心部分通过凯末尔革命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国家。但凡尔赛—华盛顿秩序维持了不到20年就土崩瓦解了。美国在一战后又重回孤立主义,新兴的苏俄被排除在欧洲和世界秩序安排以外,再加上战后风起云涌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运动,凡尔赛—华盛顿秩序很快就被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冲垮了。爱德华·卡尔以“二十年危机”来形容这一时期世界秩序的失序,有其深刻的道理。

1945年二战结束后形成的雅尔塔秩序,从根本上改变了一直由欧洲国家主导的力量格局,美苏两大战胜国成为新的世界秩序的主宰,按照自己的利益划分了世界范围,但东西方冷战很快就成为此后近半个世纪国际关系的主旋律。今天看来,虽然冷战时期东西方之间剑拔弩张,并且接连在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进行了残酷的局部战争,但世界大战的火焰没有再次燃起,世界秩序相对稳定。究其原因,除了“核平衡”的形成阻止了美苏之间直接诉诸武力解决争端的冲动之外,“第三世界”作为一种新兴力量的兴起,中国从向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的“一边倒”,到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修正了两极对抗的世界格局,为世界秩序增加了新的稳定力量。

世界秩序重构在所难免,不通过大国间的战争胜负而重构或有可能

冷战终结之后,世界秩序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这是近代西方崛起为世界主导力量之后,世界秩序第一次不是通过大国之间战争的胜负来重构的。对比以前世界秩序的变迁,冷战世界秩序的重构是缓慢的、渐进的,既延续了某些冷战的因素和影响,同时又与冷战后世界的发展变化及其所积累的结果融合在一起,因此在短时间内也是难以明确地预测和判定的。但在冷战结束之后20余年的今天,世界秩序重构的动力机制在这样几个方面愈加明显地表现出来:第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改变了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非西方大国在经济上迅速成长起来。大国的数量在增加,大国之间、西方与非西方之间的力量对比在变化,这种变化还没有在既有的世界秩序中反映出来。第二,以苏联解体为标志,冷战宣告终结,美国认为这是美国及西方冷战策略的胜利,而二战结束之后一系列的战后制度安排,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全球治理机构的建立,又主要体现了美国和西方的意志,因而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认定冷战时期西方所设定的秩序和规则就是今日世界的秩序和规则,西方和崛起的“他者”在构建世界新秩序方面的博弈在所难免。第三,经济全球化既增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也给传统地缘政治力量的释放增加了新活力;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被冷战形势所掩盖和压抑的部族、种族、宗教和教派矛盾纠结在一起,以更为激进的形式爆发出来,民族国家构建面临困局,世界秩序没有应对这种突变的准备。全球性问题更是呼唤一种行之有效的全球治理机制,世界秩序的重构在所难免。

冷战虽然终结了,原来意义上的东西方对抗不复存在了,但西方仍然把非西方认定为异己的“他者”。很明显,西方对“他者”的认同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真正惠及全球的世界秩序的建立。

(作者: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