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6日下午在贝尔格莱德出席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东欧16国领导人与会。李克强与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共同主持会晤,与会各方就进一步拓展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进行深入讨论,达成广泛共识。
这次出访,是李克强总理的2014年外交的收官之旅。从行程来看,历时7天,横跨欧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15日,李克强与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共进早餐时就签订了一份高达180亿美元的大单,其分量更可见一斑。
此次出行,李克强总理的“超级推销员”形象再次展现。这份“天价早餐”订单,内容涉及公路、住房、基础设施等方面,可以说是中国制造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一次重要输出。在当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这一输出正当其时,更具信号意义,可谓一箭三雕。
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公路、住房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驱动力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受产能惯性与经济形势的影响,这方面产能过剩的现象也有所凸显。此种背景下,将市场目光瞄向亚欧等国家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向外拓展市场,将对消解国内面临的产能过剩压力提供重要帮助。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削减产能多余的压力仍只是利好之一,更重要的在于它将为我国与亚欧各国的区域合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在装备走出去的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且这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也将对于我国与亚欧各国寻找到更多而清晰的利益共同点,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总理出访,适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闭幕之后。而此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提出将重点实施“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有此大背景,此次李克强总理在整个出访行程中将与 “一带一路”范围内的多个国家领导人进行会晤,就不难发现其中的深意。
毕竟,“一带一路”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包括铁路、公路、通讯网络等在内的立体交通网络。而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装备能力,恰好能填补其中的资源与技术需求,也对于缓解国内的经济压力起到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李克强总理此次的亚欧之行,无论从签订的订单额度,还是与多国领导人会晤的具体内容来看,都是一次极其务实的出访,更是改变中国“援助式”外交的一次延伸与深化,既深度契合当前国内的经济形势,又对于中国布局“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堪称务实外交的新范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