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农民生活: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的一番话,引起了社会广泛共鸣。如果我们把“三农”问题看做是全局工作的“靶心”的话,那么农民就是“三农”问题的靶心。此后,这句话又多次出现在总书记调研考察或者重要会议的讲话中。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同时指出,“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翻看历史,只有把握了农村,理解了农民,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曾强调,“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解读】“解决好农民富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完成农村小康建设的根本性任务,也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在看到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好形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仍然较低的现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民增收成为短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曾撰文指出,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注重城市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包容和融合,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提供和城市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务和权益。同时,也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赋予农民更多的基本权益。这隐含着农民通过土地确权、同地同价等制度,实现同地同“权”,获得土地收益,从而公平地分享现代化发展的成果。这样,进城农民能够公平地享受城镇化的成果,留在农村的农民也获得了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务农收入的空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