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2)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2)

二、“新常态”下需要我们深化改革

从“三期叠加”到经济发展新常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习近平同志指出:“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要牢牢抓住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用深化改革的办法破解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要通过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狠抓落实,使经济政策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

首先,必须坚持让市场起到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要做到以下方面:一是坚持实行简政放权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许可、审批和资质认定,激发市场主体投资创业的积极性,为经济转型提供不竭动力。二是加快完善有效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按照负面清单的思路制定统一的市场准入规则。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建立能够反映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的价格体系,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促进经济增长结合起来。三是不断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服务业和高技术领域。四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主动地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鼓励外资参与境内并购重组,放宽境内居民境外投资限制,确立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

其次,积极促进市场与企业提高创新活动。一是要不断地深化教育方面的改革,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创新源泉作用,为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夯实基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二是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商业模式,促进科技创新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三是要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

第三,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是加快建立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指标约束。二是积极地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城市交通拥堵防治。三是积极地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等生态工程,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第四,促进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是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二是要建立一个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统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借鉴其他国家实施福利政策的经验教训,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避免出现福利水平过高诱发“福利病”和福利水平过低不足以保障基本生活的问题,使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国际经济系主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