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
据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十一连增”,总产达到12142亿斤,比上年增加103.2亿斤。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农民收入增幅将连续5年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可以说,在全国人民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2014年为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但是,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逐步显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表示,我国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资源利用率低,目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面临发展方式转变的巨大挑战。
在朱启臻看来,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说明我国农业制度是正确的。未来在保证增产增收的前提下,要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到加快推进农牧结合、适度规模经营,是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农业的重要体现,是尊重农业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诚然,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一直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适,走向动态均衡和趋于更适更优。农业结构的调整也同样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变以及资源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张俊飚说。
张晓山表示,要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同时通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培育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改变现有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健全金融支农体系,同时用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张俊飚建议,从经营效率的角度看,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促使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土地有序流转和加快培育家庭农场、种田大户以及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能够很好地实现农业经营效率的提升;通过现代农业科技研发成果的导入和放大各类推广主体的技术扩散效应,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通过发展新型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做大农业整体规模和增强农业内涵发展效应;通过发展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和现代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