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入宪十年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人权入宪十年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摘要:2004年3月14日是中国当代历史上值得特别纪念的重要日子: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十年来,这一宪法原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2004年3月14日是中国当代历史上值得特别纪念的重要日子: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十年来,这一宪法原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一、人权入宪对国家法律制度的影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各项具体法律必须遵循的依据和标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确立为一项宪法原则,使得各种具体法律的制订都必须依据这一原则,使相关人权得到尊重和保障。

人权入宪十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人权的法律法规。在保障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方面,制定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食品安全法》等;在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方面,制定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法》《侵权责任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此外,各地还制定了许多人权保障的地方法规和规章。

在这十年期间,国家也修订了一系列法律,使其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相一致。如2012年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不仅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该法,而且根据公民获得公正审判权利的要求对原法作出了大幅度的修改。国家还根据人权保障原则修订了《义务教育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职业病防治法》等。

同时,国家也废止了一些与人权保障原则不一致的法律法规,如废止了关于劳动教养的4项法律文件,废止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在此期间,中国还批准加入了《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国际公约》以及《制止核恐怖行为国际公约》。

二、人权入宪对政府政策的影响

人权入宪对政府政策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使得政府的各项工作与人权保障的要求相结合,使人权保障的要求体现和落实到政府的各项具体工作中。

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提出要“加强人权保障,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国家于2009年和2012年先后制定了两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分别涉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保障,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权利保障,人权教育,以及国际人权条约义务的履行和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计划确定了具体的目标和明确的任务要求,并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负责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落实、检查、监督和评估。

十年来,政府分别于2004年、2005年、2009年、2013年和2014年发布了五部《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总结中国人权进展情况。还发表了26部与人权有关的白皮书,分别涉及扶贫开发、减灾行动、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等主题。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