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有没有新常态?(2)

世界经济有没有新常态?(2)

新兴市场经济在经历了超常规增长以后,会回归到全球增长均值

张军(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我最近看到一篇论文,题目很有趣——回归到均值。如果在观察全球经济时把视野放得很长,时间跨度放到100年、80年、60年,不管地缘政治发生什么事情,也不管短期经济里新兴经济体一下子增长得很快,从长期来看,全球经济都回归到均值。全球经济的均值是什么?按照这篇论文作者的大数据分析基本就是2%左右。

这个话题自然地引到经济新常态的概念。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从长期来看,新兴市场经济在经历了超常的增长阶段以后,会慢慢回归到全球增长的均值,但是这段时间有多长并不清楚。日本增长30年不到,平均增长5%,开始是9%,后来到5%,到2%。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也是差不多有25-30年的超常增长,到现在总体上还是高于全球经济增长的均值,换句话说它们还在旧的常态里面,之后的趋势当然是回归到全球经济增长均值。

现在国内大家都在谈论新常态,但新常态离我们还有很长的时间,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国的经济起步是从低收入阶段开始的,如果从韩国、中国台湾的情形来看,通常会经历超常增长,最后达到一定的阶段——基本在人均GDP达到美国的50%的水平以后会慢慢减速,但是减速的时间会持续10到20年,逐步靠近全球经济的增长均势。中国现在的人均GDP大致为美国的20%多一点,大概相当于韩国、中国台湾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情形。如果我们今天研判中国经济的长期的增长趋势,这两个经济体的增长阶段与我们的相关性非常大,值得我们参考。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经济并不是已经在新常态,中国经济可能在进入新常态的过渡阶段是对的,问题在于过渡的时期会比较长。我们最近做了一个研究,大概需要到203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这个时候经济减速到5%甚至5%以下完全有可能。但是就目前来说,我们对新常态或许需要有一些新的认识,不见得中国现在已经进入到新常态,开始进入到中低速的增长。

美国一枝独秀的领跑不是世界经济新常态

张幼文(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新常态概念是2008年美国专家提出的,今天我们拿过来赋予了中国的含义。2008年太平洋投资管理专家提出的这个概念,针对的是当年经济危机打破世界经济状态,金融高杠杆化,金融国际流动没有得到监管,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没有有效调控理论风险等等这些问题,于是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就进入新常态。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承认新常态的概念,这场危机并不是短期的商业周期,甚至不是五六十年的长周期,它标志着世界经济阶段性历史性变化,从原来的状态到一种新的状态,这种状态跟原来不一样,但是是正常的。

我们今天对世界经济也许可以作出这样一个判断:经济从世界性危机走出来了,但是复苏并不顺利,新常态并没有到来。这场危机是长周期,走出长周期必然需要的是一大批新兴产业的崛起,带来新一轮世界经济高增长,而且是50、60年的长周期增长,才是新的常态到来。目前世界经济复苏没有伴随一批新的经济崛起。

判断世界经济是不是进入新常态,首先要看新的状态是不是长期的,今天经济复苏是美国一家引领,而欧洲、日本负增长,靠一家引领新常态不可能。因为一个国家单独的高增长不可能是长期的。美国领跑一枝独秀不是世界经济的新常态,只是过渡新常态当中阶段,未来还要看美国能否领跑产生新兴产业,而新兴产业又逐步延伸到其他国家,对其他国家产生新的投资、新的一轮产业布局。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短期表象的作用,未来还要看能否产生更深刻的变化。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