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走读”,强“工心”

禁“走读”,强“工心”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是广大群众对部分“走读”干部的形象描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官之际,共有6484名“走读干部”在专项整治中被查处。这是中央首次大规模集中处理这一长期遭诟病的干部作风问题。(新华网 10月12日)

这些“走读”干部长期把工作地当成一间办公室,不但做不到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百姓民生,反而会滋生一系列“四风”问题。为此,如果不加以重拳治理,必会影响干部形象,影响鱼水之情,进而影响党的事业。对此类干部必须找准病灶、对症下药。

针对“不想走”的干部,思想留人。要解决好思想问题,引导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强化责任意识,才能让党员干部自觉抵制“走读”之风。可开展主题宣讲、同志互查、榜样学习等活动,强化干部服务自觉,使其认真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难题,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针对“不愿走”的干部,制度拴心。督导是示范导向的重要载体,要严督查、重考核,加大明察暗访和督查通报力度,用制度来约束干部“走读”行为,管住“走读”的脚步。对执行制度和干部住岗情况加强督查,对每周、每月和全年的绩效考评全程监督,对违反制度的进行公开处理。严肃纪律,落实惩处措施,对“走偏”、“走过”、违规违纪的干部严厉追责,让干部“走读”风刹出实际成效。

针对“不能走”的干部,环境鼓劲。在从思想和制度入手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机关环境的提升,保障好工作和生活的条件。要加大对生活、住所、娱乐等基础设施投入,围绕吃、住、娱、学等方面创新思路、多想办法,改善住宿和饮食环境,创造良好环境,使基层干部住读生活“有滋有味”。同时正视干部“走读”的特殊原因,针对确实有困难的同志,实行人性化管理,促使大家愿住想住。

( 昆明市委组织部)

【公文写作栏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