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南 (2)

文物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南 (2)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体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与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才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才能彰显其当代价值,激发其时代活力,使之永续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正确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下定决心,舍得投入,处理好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该修则修,该用则用,该建则建,做到城市保护和有机更新相衔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正定古城保护批示,要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针对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保护维修工程批示,要修旧如旧,保留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要求,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做好文物工作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立足于保、保用结合的理念。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实物见证,历经数千年硝烟战火、自然损坏能够保存至今实属不易。我们必须深怀敬畏之心、自豪之情、历史之责,切实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坚持真实性、完整性、最小干预的原则,传承其历史文化价值。历史文物也是国史、党史、民族史的生动教材,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资源,必须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文物资源的教育功能和公共文化服务作用,做到保护与利用相统筹,在保护中加强利用,在利用中促进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由来已久,这是典型的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折射出一些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传承文化不是要简单复古,城市建设会不断融入现代元素,但必须同步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不要花大气力去劈山填海,很多山城、水城很有特色,完全可以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全可以保留村庄原始风貌, 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传承文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原则。城镇化要遵循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在城镇化建设中不存在文物保护要为城镇化让路的问题。文物保护要符合城镇化的发展规律,不论乡村还是城镇,保护历史传统建筑也要尽量满足原住居民提升生活质量、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需求,有利于环境改善和生产发展,积极探索文物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发,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