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盏照亮中国的马灯(5)

那盏照亮中国的马灯(5)

——献给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召开80周年

(五)

站在这座作为“苟坝会议会址”的老式黔北农家四合院前,总想遥望会场之外的那条小路,而走至这条被称作“毛泽东小路”的山间道路上,又自然而然地让我想起那个遥远的夜晚,那盏在小路上缓缓移动的马灯,那个为了坚持正确道路而在深夜与春寒一起前行的人。

假如那天毛泽东没有走在这条路上呢?也许会如党史专家所说,历史的结局会改写成另外的样子。事实上,毛泽东有许多理由不来的。意见讲了,利害关系也辩论了,该尽的“义务”尽到了;多日行军作战,困顿无以复加,终于可以养养神、补补觉了;职务刚刚任命又被免去,他甚至有理由长吁短叹。还有,就在会议召开前20多天,夫人贺子珍在不远处的白沙村刚刚分娩,他还没能照顾妻子,还没来得及品味做父亲的喜悦。但是这些,他都暂且放下了,唯一放不下的还是革命队伍生死存亡的大事。是啊,诚如金一南在《苦难辉煌》中所言,“皆从个人苦乐出发,中华民族永远出不了孙中山、毛泽东。”

在这条路上,在这个夜幕沉沉的时刻,绝不能没有毛泽东,绝不能没有那盏马灯。这是思想的灯盏、智慧的灯盏,这是为真理而不顾小我、勇于担当的灯盏,这是为了革命事业随时可以夺门而出、冲向暗夜的灯盏。

对于提灯夜行的这段往事,毛泽东是记忆深刻的。在1943年延安整风中和后来的几个特殊历史时期,他都提到苟坝会议,并语重心长地讲过许多闪烁哲思的话语。重温往事,其实也是在温故知新。具有独特意义的往事,往往也蕴含着意义独特的启示。

苟坝会议前后,形势是极其复杂的,战局是极其残酷的,各种思潮和动机也是混杂激荡的。毛泽东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在俯瞰与眺望中发现真相、理清真知,在由宏入微的分析中辩证、发展、联系地探求真理,从而掌握指导实践的法宝利器。

真理有时会被阴云遮蔽,会被冷雨淹没,甚至有时会被孤立,被排挤。真正的革命者、真正的共产党人,往往会以排除万难的弥天大勇坚持真理,就如毛泽东手提马灯走暗夜也要说出真理,坚持、坚持、再坚持,力争不让真理失真失效;就如今天我党在大事面前倡导久久为功,在难事面前提出抓铁留痕,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力挺“打通最后一公里”。

历史反复证明,真理最开始常常在少数有崇高理性的人手里,而真理的流布与践行,需要人们与崇高的理性同频共振。真正的革命者、真正的共产党人,往往会在真理面前放下一切狭隘与成见,心底无私、从善如流,甚至敢于否定既有的偏私。这就如当初否定毛泽东提议的红军将领们一样,在是非辨析、利益权衡中自觉纠正偏差,主动靠近真理、拥抱希望;就如今天我党在新形势下自觉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面对痼疾顽症不惜壮士断腕、刮骨疗毒!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哲学家克罗齐的话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一切历史都能读出当代意义和当下启示。

面对我党我军生死攸关的这段历史,面对80年前长征路上留下的这个细节,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应当“低下头并且记往”,记住那盏摇曳的马灯?记住那条漫漫的小路?记住一个坚定的伟人?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