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三大战略规划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密切结合
记者:《战略纲要》在“战略重点”一节提出:把三大战略规划实施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密切结合起来,“东联西进、贯通全球、构建枢纽”,建设亚欧大宗商品商贸物流中心、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以增强我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核心腹地,在支撑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请您谈谈我们具体的举措。
苗长虹:我省粮食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的谋划和获得批准,是在新世纪以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特别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背景和框架下进行的。因此,聚焦三大战略规划的实施,实质上也是在经济新常态、新阶段下我省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基本要求,是我省在中部崛起过程中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并更加出彩的根本保障。
另一方面,在国家已总体上明确各地区主体功能定位、各省区纷纷实施其各自国家战略的基础上,如何消除区域分割的藩篱和各自为政的顽疾,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就成为经济新常态、新阶段下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的新的着力点。从地理区位上看,我省处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内腹地位置,与西部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沿战略平台和东部沿海地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门户相比,可以说局部上有优势但整体上处于劣势,有机遇但挑战更大。这一点,与新世纪以来中部崛起政策的处境非常类似,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但同时,我们应该有谋略和信心,正如中部地区虽是政策洼地但仍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并取得快速和持续崛起一样,我省聚焦“三大国家战略”的规划实施,积极融入、主动对接国家正在构架的“一带一路”战略,就需要科学的判断,果断的行动。可以说,《战略纲要》的出台恰逢其时。
目前,“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国正在全球50个国家建立118个经贸合作区,其中有77个处在“一带一路”沿线的23个国家。2014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进出口双边贸易值接近7万亿元,占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一,增长7%左右,比全国进出口增长2.3%的水平高出4.7个百分点。其中,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增长超过10%,进口增长约为1.5%左右。
在此背景下,对于地处内陆、对外开放水平还比较低的我省,积极融入、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应看作是我省实现对外开放突破和升级的一次重大战略机遇。对此,《战略纲要》给出了我省的基本判断和科学认识:“未来一个时期,我省仍具备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综合比较优势,可以通过扩大开放合作、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发展”,并在战略重点中提出了建设航空港国际物流中心、亚欧大宗商品商贸物流中心、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等四大中心的建设任务。
从区域发展来讲,“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战略,是东中西联动发展、互联互通、陆海统筹、迈向产业网络化分工和空间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以新亚欧大陆桥为纽带,以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经济区和城市群为支撑,以重要中心城市为支点,我国的丝路—陆桥经济带已经上升为与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并列的三大国家级发展轴带。我省正处于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互联互通的中间连接地带,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规划布局和中原城市群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发展,非常有利于我省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优势的进一步加强以及与东部沿海、西部内陆重大交通物流设施和运行机制的无缝衔接,如实现一体化通关,构建海陆空一体化交通物流网络,发展多式联运等。为此《战略纲要》给出了我省的战略行动计划:“东联西进、贯通全球、构建枢纽”,通过建设无水港,发展铁海联运、公铁联运,推动陆海相通,实现向东与海上丝绸之路链接;通过提升郑欧班列运营水平,形成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