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智库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由于智库所生产的产品大多是能够传播的思想,是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产品和服务,目前要想依靠这样的产品和服务完全弥补生产成本,养活自身,还有很大难度。因此,智库的资金来源要多元化,一是主要应来自企业和公众的捐赠;二是要依靠智库所举办的公共活动吸引一部分资金支持,智库以决策咨询、社会公益形象宣传等形式给企业以回报;三是允许智库销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向特定用户——政府和企业——提供定制服务,获得一部分收入。
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智库获得的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研究工作和举办公益活动。应该通过建立管理制度使智库资金的使用规范化、合理化,并提高效率。除了日常办公经费开支和人员工资外,其余的应主要用作研究经费和公益活动经费。研究经费应该采取课题分配和招标形式,可以采取招投标形式的课题,通过招投标的形式确定课题承担方和资助金额。
3、设立智库发展基金。智库发展要依靠大量社会资金的投入,社会资金投入智库发展要采取一定的形式。应允许智库设立发展基金,发起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原则上进入智库发展基金,基金应成立相应的董事会,由董事会决定资金的使用方式和规模,基金管理机构负责资金的管理。在管理上应给国内智库基金以更大的灵活性,允许委托投资机构管理基金,以获得更大收益,用于支持智库发展。
4、给予智库运营税收优惠。根据国外经验,应给以智库运营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对于捐资支持智库发展的企业和个人,无论是投入到智库发展基金中,或者是投入到智库项目研究中,所捐资金额应该列入抵扣所得税范围,以鼓励企业捐资支持智库发展;二是对智库为养活自己而开展经营性的咨询活动,应给予适当税收优惠。
提高智库国际化水平
全球化时代对智库建设提出国际化要求,国际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智库应对全球性问题和处置国际事务的能力。
1、增强智库全球意识。在全球化时代,智库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是提升其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上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互动越来越密切,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关注中国智库对于国际重大问题的见解和立场。有关部门应在软科学研究和社科基金中,资助智库更多地开展全球性重大课题研究。
2、加强智库国际交流。国内智库应加强与国际智库学术交流,经常派专家互访,举办公开或内部专题报告会,就国际、地区和双边热点问题及时交流观点。联合开展涉及全球性重大问题的研究,这是提升中国智库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抓手。
3、重视智库国际平台建设。通过定期召开国际智库论坛,为中外智库讨论问题、切磋观点提供面对面交流机会,有利于智库间碰撞智慧火花,增进沟通减少误判,达到增信释疑目的,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开阔的视野和创新性观点。
4、提高智库专家国际交流能力。要有意识地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智库人才。他们应具有深厚的专业积累,深刻了解国际重点热点问题,准确把握中国外交政策,能以国际接轨的话语模式,在国际交往中宣传中国立场和观点,从专业角度驳斥对我的无理攻击和责难。在国际研究项目申请、审批、公派、接收等方面,加大对中国智库及其人才对外交往资助力度。
5、支持智库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支持智库“走出去”,根据研究和发展需要,通过合作研究等方式,在世界各地设立一定数量的分支机构。智库通过这些分支机构,为智库研究人员开展海外研究提供便利,为智库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提供一手信息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