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智库的影响力
智库要在支撑政府决策、服务企业行业发展、引导社会舆论、参与国际事务等方面提升影响力。
1、智库为政府公共政策决策提供智力支撑。智库影响决策的途径,可以通过吸收智库专家到政府部门任职、政府与智库建立机制化合作、智库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政策研讨会、提供研究专著和报告、承担政府委托的研究课题等方式,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2、智库为行业与企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需要准确判断经济发展趋势,科学制定行业与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智库应在深入调研、科学分析基础上,为行业与企业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咨询服务,并将发展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及时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提出对策建议,推动政府出台相应政策。
3、智库为社会公众提供理性分析与引导。智库基于专业性、独立性和前瞻性的立场和观点,较易获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和认同,从而在公共政策出台前,实现塑造和引导舆论的作用。在政策形成过程中,智库应与媒体密切合作,建立社会公众了解参与公共政策形成的互动机制。
4、智库为国际事务发挥“二轨”沟通作用。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竞争中,中国智库要通过参与国际议题设置,掌握国际舆论话语权,积极在国际热点问题上“发声”,提高国际影响力。同时要重视内部运行机制与国际接轨,扩大内部研究成果的国际传播。政府在处理全球性问题和国际事务、宣传政策主张时,应更多地发挥智库的“二轨”沟通作用。
创新智库管理体制
我国建设多层次、新型智库体系,需要从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创新,为各类智库创造平等、自由的发展环境。
1、改革官方智库。我国官方、准官方智库基本上都是政府体制内的研究机构,缺乏独立性。建议以此轮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按照独立性、多元化的要求来改革现有体制内的智库,推动准官方智库实现企业化运营。隶属关系上,与部门脱钩,降低其对行政部门的依赖。业务发展上,改变其侧重解释、宣传部门政策的特点,转向战略性、前瞻性、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资金来源上,由财政拨款形式转变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形式,既解决智库运营经费问题,也可保持智库研究的独立性。
2、发展民间智库。民间智库是中国特色智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应给予民间智库平等待遇,为其发展创造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制度保障。首先,在身份问题上给予民间智库与准官方智库平等待遇,允许以非政府组织等形式注册为独立法人。其次,解决民间智库资金来源问题,包括允许民间智库接受国内外各类机构组织捐赠,设立智库发展基金支持民间智库发展等。再次,给予民间智库参与决策的平等机会,使民间智库成为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3、建立智库协会。智库协会可以作为政府和智库间的纽带和桥梁,规范、推动和整合各类智库资源,凝聚各方智慧,形成影响和参与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
创造良好社会与舆论环境
宽松、自由的外部环境对智库发展至关重要。智库是政策思想的供给方,而政府、媒体和公众都是政策思想的需求方,当前各方对智库研究成果的需求十分旺盛,但仍需要各方共同为智库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才能推动智库提供更高水平、更有价值的政策思想。要取消对智库有形或无形的限制,只要不违反宪法和法律,智库可自由开展学术研究、自由进行学术交流、自由发表意见建议。不要将智库观点意识形态化,将智库批评政治化。作为政府与智库间的重要媒介,媒体在宣传报道时,要全面客观地反映智库的观点、评论和建议,特别是要平等对待民间智库的研究成果。
(作者:陈永杰、张永军、姜春力、陈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