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犹存
2013年11月,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达成阶段性协议,为伊核问题解决迈出重要一步。根据协议,伊朗同意暂停生产丰度为5%以上的浓缩铀,同时稀释或转化库存的丰度超过5%的浓缩铀,以换取国际社会部分放松对伊朗的制裁。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定义,丰度为3%的铀235为核电站发电用低浓缩铀,丰度大于80%的为高浓缩铀,而丰度大于90%的则称为武器级高浓缩铀,主要用于制造核武器。
联合国裁军研究所研究员马克·菲诺对新华社记者说,目前,谈判各方对于伊朗可生产浓缩铀的品质上限已达成一致,但对于其应保有的衡量铀浓缩产能的离心机数量却存在较大分歧。这一分歧,也是造成谈判期限由2014年7月20日延长至11月24日,然后又延长到今年6月30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伊朗拥有大约1.9万台离心机,其中正在运行的约1万台。伊朗方面先前曾表示,为满足未来核电站需求,伊朗未来八年内的铀浓缩能力必须达到19万台第一代离心机的水平,但西方国家只接受伊朗保留4000台离心机。
在这一问题上,谈判双方分歧严重,阻碍了伊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
(图片说明:1月14日,在瑞士日内瓦,美国国务卿克里(左)与伊朗外长扎里夫举行会晤。)
此外,伊核谈判的另一重要分歧在于取消对伊制裁的时间表。伊朗要求,一旦达成全面协议,西方应尽快取消所有制裁,而西方则坚持根据伊朗履约情况逐步取消,这一过程可能长达十几年甚至二十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