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达沃斯论坛阐释“中国信心从何而来”(2)

李克强达沃斯论坛阐释“中国信心从何而来”(2)

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政府和市场都大有空间可为。在论坛上,李克强宣布了今年中国政府的几个重点投资领域,包括中西部铁路、水利工程、各类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污染防治等。

丁一凡表示,基础设施投资仍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热点,但政府将不再唱独角戏,而将通过吸引社会资金与外资参与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来放大投资的效益。

专家指出,“双引擎”是颇有新意的比喻,它不仅蕴含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还将成为世界对中国的“信心之源”。

中国改革给世界带来更多商机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2014年中国经济增量对全球经济增量的贡献率是27.8%。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则预计,2015年中国仍可能是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

李克强在论坛期间释放了诸多利好消息: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重点有序扩大金融、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让各国投资者能挖掘出源源不断的“富矿”;中国高铁、核电、航空、电信等优势行业“走出去”,对接当地的市场需求。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劳伦斯表示,李克强的讲话是他此次达沃斯之行最为关注的活动,李克强提到中国将坚定推进改革的决心,实现产业升级,市场化将更为彻底。“当前海外商界考虑的是如何更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劳伦斯说,李克强的讲话不仅能消减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环境、开放程度的担忧,而且增强了外界分享中国改革商机和红利的信心,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投资领域,壁垒逐步消除将给双方带来利好。

李克强在与世界经济论坛国际工商理事会代表对话时表示,中瑞将达成建立人民币清算银行协议,签署中方给予瑞士5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配额协议。

专家认为,中国金融开放的大门会进一步打开。这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而且能够维护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