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经济寻突破
日本官方认为,安倍此行对日本十分重要,22个阿拉伯国家在日本争取“入常”的努力中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2015年10月,联合国安理会将有五个非常任理事国到期换届。日本和埃及分别代表亚洲和非洲提交了申请。埃及媒体分析,在互相支持对方竞选非常任理事国这一问题上,日本和埃及存在达成默契的可能。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分析认为,日本申请“入常”的短板,是其在全球重要议题上缺乏行动能力,且无法进行经济援助以外的实质性参与,这解释了安倍此次中东之行为何对叙利亚危机、“伊斯兰国”威胁以及巴以和谈等热点问题高调介入。
寻求投资机会是安倍此行的另一个重点。日本出访代表团里包括了30多家企业负责人,囊括了金融、汽车、银行、能源等各领域的领军企业。
日本国内媒体分析,日本经济经历短暂增长后再次陷入衰退,“安倍经济学”饱受质疑,安倍急于为国内企业探索海外机会。
(图片说明:1月19日,在位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总统府,以色列总统里夫林(右)会见到访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据以总理办公室发表的公报,安倍表达了日本希望拓展与以色列经济合作的意愿。)
目前,埃及正在发展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可再生能源及一些基础设施等重点工程,可以为日本企业提供投资机会。在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安倍致力于推动“和平繁荣走廊计划”。
“地球仪”还是“甜甜圈”
日本媒体这样评价安倍的外交布局:在无法与中国和韩国进行首脑会谈的情况下,安倍重视对中东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外交。
安倍似乎也认识到周边外交环境的现状。他在2013年国会演讲时曾说:“外交,不是要单纯盯着周边诸国关系,而是要像看着地球仪一样俯瞰全世界。”他的这一理论也被称为“俯瞰地球仪外交”。
韩国媒体指出,如果把安倍访问过的国家画上颜色,形成的将是一个空心圆,漏掉了中韩这两个邻国,就如一个“甜甜圈”,外圈再厚实,中心依然是空的。
分析人士认为,与邻国关系冷淡,却跨越大半个地球去“交朋友”,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不但成本高,而且可靠性和持久性也令人怀疑。(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