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依法治国 实现实质正义

推进依法治国 实现实质正义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法治公信力,保证司法公平正义至关重要。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法治公信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法治公信力,保证司法公平正义至关重要。

提几点建议:

一是将涉诉涉法信访全盘纳入法治轨道。重建司法终结涉诉涉法矛盾纠纷的良性循环机制,不断强化司法公信力和权威性。

二是法院判决书公开化向全国推广。增强司法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强化司法的民主性和专业化,充分发挥司法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救济作用。

三是加强人民陪审员专业化建设。根据大陆法系特点及我国目前实践中陪审员存在的专业化缺陷,推进陪审队伍专业化建设。

四是完善诉讼管辖。根据案件影响范围、疑难程度和数额大小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级别管辖,防止利益驱动。对案情简单、影响不大,仅是标的额较高的案件,可适度调低级别管辖的法院,尽最大可能将案件解决在基层;防止当事人在合同约定管辖后,发生例如解除合同等争议较小之争时,因合同标的额较大,违反法院内部级别管辖规定,导致约定管辖无效的状况。

五是加强审前监管。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十二章第二节用大量的条款对审前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且在现实中,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往往会召集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等,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等与审判有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但现在的审前程序各法官处置形式与实质不同,且缺乏监管。审前程序是正式庭审的基础,审前程序合法有序才能为正式庭审打下良好的基础。庭前程序解决了许多程序上的问题,必须把庭前程序纳入审判管理的框架。

六是探索建立司法征信体制,保证法院判决执行。当事人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违法成本低,心存侥幸。尽管在刑法上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当事人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但刑法惩罚的目的性及刑法犯罪构成要件的严格法定性,难以解决执行难问题。

此外,经济发展,信息一体化快速发展,资产流动性加速状况下,传统的执行手段,已不能适应当前执行工作的客观需要。应加强有效的信用征信监管机制建设,与银行、工商等部门内外联动,建设规范高效,信用互享的征信机制,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

全面保证宪法实施,实现实质公平正义

修改废除违反宪法的法律,依良法治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国家基本事务作出了规定,而一些法律本身跟宪法都有矛盾,法律尊严何在?依宪治国需从理念走向具体的实施阶段。

建立违宪审查制度,推进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依宪治国才能保证人民权利的实现,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具有至上性,宪法规定了公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权利。

加强宪法实施保障机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全面启动违宪审查机制,强化法规备案审查,使合法性与合宪性审查制度化、常态化。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