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规矩治规矩是为凝聚民心(4)

立规矩治规矩是为凝聚民心(4)

 如何落实

现在,规矩已经立起来了。接下来的关键就是,严厉监督检查。不守纪律、破坏规矩的,怕规矩而不干事的,查。讲规矩、肯干事的,用。

当中国的历史进入“党的十八大”时间,规矩就成为一个明确的信号,不仅是从理念宣示上,更是在执政实践中。而在相当意义上说,规矩意识的确立,是与惩处不守规矩的人同步的。

从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到反“四风”;从近10万党员受处分,到打掉一大批老虎级腐败分子,从根本上说都是中国共产党规矩意识的一次深刻自我校正。

从规矩的细节看,以往那些吃喝送礼的惯常现象慢慢减少,这等于是在全党扎紧了篱笆:以往可行的,现在不行了,领导干部的观念得改变了。这便是规矩的确立。

从规矩的宏旨看,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地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则是宣示反腐败的规矩刚性。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案,不断突破原有的某些“不良规矩”,比如,退休进了保险箱、刑不上常委、反腐败有禁区特区盲区之类。这样的正规矩表明,搞腐败必然会被查处,别以为有保护伞、保险箱。确立了这样的规矩,想搞腐败,恐怕就得掂量掂量。

从规矩的环境土壤看,现在正进入一个坚守规矩与对抗规矩交织的状态。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很多领导干部开始感觉为官不易,当官不自由、不自在、不方便,处处受掣肘。于是便消极对抗,为官不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要小看了这股能量,它可能会逐渐消解规矩的力量。必须承认,在推动发展、造福民众的力量之中,各级官员的力量十分关键。他做了公堂木偶,受害的就是地方的发展、民众的福祉。因此,要让规矩真正有力,下一步恐怕就是以规矩为鞭,让不干者靠边,让想干者入位。

正所谓“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种种不讲规矩、破坏规矩,伤及的是党心民心。立规矩、正规矩、治规矩,说到底就是要凝聚民心。现在,规矩已经立起来了。接下来的关键就是,严厉监督检查。不守纪律、破坏规矩的,怕规矩而不干事的,查。讲规矩、肯干事的,用。

一个政党有严明的规矩,并说到做到,才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治理能力,带领国家前行,带给百姓更多福祉。相反,没有规矩、不讲规矩,怎么能取信于民?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