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胆设想”的同时,还要“小心求证”,尽可能把改革的风险和代价降到最低限度。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把改革看作是浙江的活力之源,他高度重视抢抓战略机遇期,提出抢抓战略机遇期要有历史紧迫感,只有抓得早、抓得紧、抓得实、用得好,才能抢占先机,赢得优势。他大力倡导在各项改革中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胆地闯,大胆地试,超越原有的体制障碍,从根本上冲破束缚发展的桎梏。他提出,要继续发扬敢闯、敢冒、敢干的创新精神,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同时,要正确处理改革与规范的关系,避免先改革后规范、先发展后整治的被动局面。要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及时把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规范起来,在率先规范中再创体制新优势。
对浙江的改革,他提出要深入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市场配置资源问题。加快劳动力、资本、产权、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建设,消除城乡、行业、部门和地区的壁垒,提高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二是加快非经济领域的改革问题。着力推动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以及其他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三是发挥政府作用问题。把“无为而治”与“有为而治”有机结合起来,“补缺位、退越位、抓到位”,善于统筹规划,善于宏观调控,善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切实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同志还多次提出要步步为营,年年有成,积小胜为大胜。强调要善作善成,处理好部署与落实的关系;要再接再厉,处理好坚持与深化的关系;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强调我们在“大胆设想”的同时,还要“小心求证”。不搞一刀切,不求齐步走。要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纠正失误,避免反复,减少失误,尽可能把改革的风险和代价降到最低限度。
习近平同志坚持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他指出,浙江正处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必须“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他借用“地瓜理论”对此作了生动论述: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同样,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并非资源外流、企业外迁,这是在更大的范围配置资源、在更大的空间实现更大发展的需要。
到中央工作以后,习近平同志多次论及改革开放,指出无论是处理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还是处理对外开放中的问题,我们都应该放眼世界,具有宽阔的眼光。只有既从现实又从历史两个方面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才能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包括对外工作做得更好。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深化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阐释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历史背景、现实根据、科学内涵、实现途径,鲜明地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需要建立一套更加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工程极为宏大,零打碎敲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要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他强调要防止“改革与我无关,开放离我很远”的错误认识。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蹄疾步稳务求实效。在贯彻落实上,要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急功近利,必须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抓实、再抓实。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确保实现改革的目标任务。要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那些思维定势,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这才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
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不少思想观点都是对他以前相关论述的凝练、发展和升华,是他多年思考和实践的结晶。我们要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前后关于改革的思想和论述,深入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同心同德、凝神聚气,不断把改革大业推向前进。
(作者兼任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