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信息化战争转型离不开面向战争复杂性的系统文化
信息化战争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表现出极强的超高维性、不确定性、非线性、动态性、对抗性和整体涌现性等复杂性特征。驾驭这样一个复杂巨系统,必须从战争复杂性特征出发,科学把握战争系统的结构性特点,灵活分析战争系统的层级、效能和控制问题,研究和探索处理战争复杂性的科学思维方法。
战争复杂性要求树立系统“节点”观念。信息化战争把各个作战要素、单元和系统编织在一张“巨网”之下,“巨网”上任意两“点”之间均可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但“巨网”上处于“神经中枢”的要害环节和关键节点受到损毁,将会导致整个系统面临风险,“最强之处恰是最弱之处,攻击之点也是防御之点”。因此,必须立足网络节点,加强体系破击战法研究,同时加强作战系统风险评估,强化战场危机管理。
战争复杂性要求培育综合集成思维。对于复杂巨系统来说,仅仅运用传统还原法是不可能得到规律性认识的,必须依靠综合集成思维方法,把“整体论”与“还原论”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局部描述与整体描述相结合、理论方法与经验方法相结合、精确方法与近似方法相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从要素性思维转向体系性思维,从直线式思维转向矩阵式思维,从回顾性思维转向前瞻性思维,从延伸性思维转向原创性思维,从封闭性思维转向开放性思维。通过发挥系统综合优势、整体优势和智能优势,发现新规律、增加新功能、寻求新方法,从而获取系统创新能力,实现系统智慧“涌现”,最终从整体上解决复杂巨系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向信息化战争转型离不开面向“人在体系”的人本文化
“人在体系”是信息化战争主体的鲜明特征。信息化战争主体是高度智能化的军人,他们是数字化武器装备的使用者、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复杂电磁环境下军事行动的实践者,无时无刻不处在复杂人机系统运行之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人化已彻底改变了军人从事战争活动的基本方式,战争较量已从“体能型”“技能型”人才聚焦到“信息型”“智能型”上来,每名指战员都要成为“体系人”。
“人在体系”要求树立“第一资源”观念。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战斗力第一要素,信息化的武器装备要靠信息化军人去掌握,网络化环境要靠信息化军人定位好自己的“信息坐标”,信息化的指挥控制系统要靠各级指挥员去运筹,信息化的一体化联合保障体系要靠保障人员实时精确管理,他们的信息技能、信息能力、信息智慧对战斗力的形成和发挥、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发挥官兵的首创精神,强化战斗精神培育,超前培养信息化人才,把人才放在一个逼近实战的“人在体系”的大环境中来考察,是提高官兵综合作战能力的当务之急。
“人在体系”要求培育“自适应”思维。“自适应”思维是指在作战过程中,特别是在要素缺失、力量失衡、系统不稳、行动受阻的情况下,两个或两个以上作战单元、作战力量、作战系统之间,在上级预先明确作战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各自所掌握的战场信息进行自主判断和自主调控,主动控制自己的作战行动,实现与相关协同、支援单位的协调一致,自动恢复体系的作战功能,保证体系正常运转。它主要是靠实时的调节能力,而不是单纯依靠自上而下的指令控制,用自适应的效果换取作战行动的精确性和协调一致。培育“自适应”思维,要求军队各类主体必须是信息化的内行,精通信息网络,知己知彼,熟知多维化战场态势,能够吸收重要信息,并快速决策,快速应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