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折射出哪些文化事儿?

中央一号文件:折射出哪些文化事儿?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约12000字,共分5个部分32条,包括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五个主要方面。在中央一号文件的五大部分当中,我们能够明显看到以下四个方面与文化建设密切相关。

  一、特色农业:创意升级农业产业结构

中央一号文件的第一部分明确提出要“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题中之义,同时也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

延长产业链、丰富产业内涵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文件第二条指出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第十二条则指出要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要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农业作为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良性发展有赖于文化创意因子的催化作用,因为特色农业产业链的延长、产品内涵的丰富需要加入大量富有地方独特品味的创意内容,从而使特色农业的发展更加丰满,内涵日趋丰富。因此,只有把特色农业产业的内容和创意产业深度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特色农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008年前后,我们对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特色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跟踪,可以说平泉县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典型代表。食用菌种植是该县的重要农业作物,利用食用菌菌棒加工而成的活性炭为冶炼业提供了重要的能源。在此基础上,平泉县又创新发展思维,对活性炭产业进行深度加工,将文化创意融入现代农业,把活性炭的实用功能与现代文明、绿色环保、文化创意有机融合,研发出了大量活性炭的创意产品。

平泉县创意升级农业产业结构的案例正与此次中央一号文件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导向不谋而合。该县从种植业起步,向工业原材料转化,继而又引入创意因素发展文化产业,最终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提升了产业附加值,形成了庞大的活性炭产业链,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式。此外,国内很多地区在瓜果梨桃的种植当中精心开发、创意设计,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所以,特色农业的发展一定是和创意紧密相连的。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