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是最具专业性的协商组织
专门协商机构是对政协在国家政治体制和政治架构中的性质和功能的最恰当的表达。政协组织名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协商机构的最好注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个关键词明确了协商是政协的根本特征,政治是协商的根本属性,会议是协商的基本方式,中国人民是协商的主体和价值指向。
具体而言,一是协商制度体系权威健全。与基本政治制度相联系,由宪法、中央文件、政协章程、规定、会议和经常性工作规则等组成。二是组织架构自上而下。与党委、政府、人大共同构成四套班子,有全国、省、副省级市、市、县五级组织。三是协商形式载体多层多样。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秘书长会议、专门委员会构成严格规范的会议协商体系,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双周协商座谈会搭建了具体经常的协商平台,视察调研、提案、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以及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形式使协商更加灵活便捷。四是协商文化和传统深厚。主要以议题为纽带开展协商,真知灼见、诤言良策是协商质量的根本标准;平等相待、合作共事是参与各方的基本关系;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是协商过程的基本状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是协商结果的主要形态。
(二)作为亦官亦民的协商机构,是各渠道协商的交汇地
人民政协亦官亦民,作为社会各方面协商交流的平台,一头连着国家一头接着社会,上达中央,下通各界,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具有建议和批评的权利。与其它渠道的协商间存在交集。
一是政党协商的重要机构。政党协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直接协商,主要是在领导层,是一种高层次、小范围的协商。另一种就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政协的协商。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唯一以党派名义发表意见建议的场所,也可以党派成员身份履行职能、议政建言,是一种范围更宽、更普遍、更经常的政党协商形式。二是党委、政府等国家机关重要问题提交协商的重要平台。政协全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算决算报告、宪法修正案和重要法律草案、两高报告等都要在政协协商。党和国家领导及部门负责同志都要出席政协会议,参加委员小组讨论,与委员共商国是。闭会期间,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实施协商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规定需要协商的事项必须经协商后提交决策实施。三是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协商和基层协商的重要载体。政协组成单位中的8个人民团体,政协委员中的社会组织代表人士,可以在政协反映本团体组织和所代表群众的利益和意愿,协商议政。据2013年统计,县级政协有2700多个,委员有50余万,一些地方政协还探索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设基层委员工作室、委员联系点、委员网上信箱等,在基层协商中发挥作用。
(三)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协商机构,协商能力尤为突出
协商能力是协商民主的核心要件,直接关系着协商质量和成效。人民政协是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涵盖了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9个政党,8个人民团体、56个民族、5大宗教、34个界别、3000多个政协组织,60多万政协委员。这一性质决定了其协商能力的独特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