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医者仁心”刻上黄土地 记“最美医生”史明(2)

苏州:“医者仁心”刻上黄土地 记“最美医生”史明(2)

苏州医生“随叫随到” 危重患者转院慕名而来

肩负着江苏省、苏州市以及苏大附二院的支边重任,史明不顾路途遥远和环境艰苦,带领6名医疗队员,赴陕执行为期半年的对口医疗支援任务,将先进的医学理念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带到陕北高原,造福当地百姓。支医期间,医疗队员们吃在医院、住在医院,全身心投入到支医工作中。半年里,史明累计接诊门诊患者1400余例,住院70人次,教学查房113次,会诊83人次,开展手术79例,主持参与了很多危重患者病情讨论和大抢救工作。

当地医院给医疗队的队员每人配备了一部手机,这部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一旦科室里有危重病人需要抢救或是有当地医生处理不了的急诊手术时,都会呼叫“苏州医生”,常常是吃着饭时、周末休息时或是晚上已经睡下时,都会接到值班医生打来的电话,请求帮忙处理。

这样的繁忙对于妇产科尤甚,由于当地孕妇没有产前检查的习惯,急诊手术的病人特别多,加上靖边县人民医院又是当地最好的医院,一些妇产科的危重病人都会被送到这个医院。

自从2007年对口支援医疗行动开展以来,“苏州医生”敬业奉献、医术高超的美名已经在当地传遍,每次支边的“苏州医生”来了,患者更倾向于到受支援的医院就诊。去年9月的一个周末,一位宫外孕患者从靖边县中医院转到靖边县人民医院,就是听说这里有“苏州医生”,而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患者会转到榆林市里或西安等地的大医院。史明接到科室打来的电话,主动放弃中午休息的时间赶到病区查看,患者病情危急,史明认为需要即刻进行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因为这位患者还没有生过孩子,家属提出能不能使用创伤小的手术方法。但是靖边县人民医院的腔镜较为落后、清晰度较差,使用腔镜进行手术的风险很大。史明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再三考虑后,决定在腔镜下为其实施手术。手术很成功,患者和家属感激不尽,史明却承担着极大的压力,因为腔镜手术对设备要求很高,腔镜清晰度不够就等于外科医生被蒙上眼睛在做手术。队员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幸亏史明医术精湛,才顺利完成了手术。

在靖边县人民医院工作的半年里,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假,成为全院义务加班最多的医生,他总是说:“我在宿舍呆着也没意思,还不如多看几个病人。”就这样,他成了全院有名的“随叫随到”,还常常“不请自来”。“史大夫一天似乎休息不了几个小时,在医院里总能看到他,不是在门诊、病房,就是在急诊室。”靖边县人民医院的一位病人回忆起史明时这样说道。

提升受援医院水平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陕北高原上,史明不仅服务于一方病患,更致力于把先进的医学理念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带到偏远落后的西部地区,努力为受援医院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西部地区的基层医院基础设施较差、医疗设备落后,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业务水平整体偏低,面对这些情况,史明没有敷衍、没有退缩,他凭借自身专长,竭尽全力带领医院妇产科开展了多个新项目、实施了多项新技术,为提升靖边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的整体医疗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踏上陕北高原的那一刻起,史明就迅速进入了“角色”。支医期间,他每天准时参加科室晨会和病区查房,积极参与危重患者的病情讨论和抢救工作,主动为当地医生举办了多场专业知识讲座。在当地进行手术时,他总是一边做手术一边讲解,术后还结合手术过程、专业理论、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治疗等,对当地医生开展手把手、一对一的培训,帮助医生更深刻地认识和掌握相关疾病的知识。日常工作中,他也一丝不苟,每周教学大查房时,带领科室人员认真分析讨论,即使是医务人员病历、病案文书的书写质量,他都要亲自查看、主动辅导,力求做到规范、完整,同时他也将自己在工作中总结的各类沟通技巧无私地和当地医生分享。

在他的指导和带动下,靖边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的业务水平提高不少,微创手术渐趋成熟。目前,已有3名当地医生已能够独立开展腹腔镜手术,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喉镜下声带肿物摘除术、鼻窦内窥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等新技术也得以相继开展,填补了该院的历史空白,也受到了靖边县群众的广泛欢迎。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