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实干 少空谈 真抓实干赢民心

多实干 少空谈 真抓实干赢民心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加强作风建设,我们要做到多实干,少空谈,真抓实干赢民心。

“实”是一种政治责任,必须把抓落实作为履职尽责的本份,“实”是一种优良作风,必须把重实干作为成就事业的基础,“实”是一种为民情怀,必须把办实事作为造福于民的追求,“实”是一种检验标准,必须把求实效作为一切工作的目标。作为党员,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争做求真务实的模范

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固有特征,更是每个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品格。求真务实,就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一切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性作用。要将办实事作为造福于民的追求,尤其在走基层、践行群众路线的关键时期,更是要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实要体现在话上。有些党员干部抱着懒惰的思想,遇事“退”字当头,遇难“躲”字当先,除了“借鉴”别无他法,用“官话”与群众交流。长此以往,只会疏远与群众的关系,群众愈来愈厌恶与干部打交道。党员干部应该从实际出发,以振奋的精神、清新的作风、务实的举措,加倍努力把工作做好,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实要体现在行动上。做任何工作,光喊重要不行,光有热情不够,光表决心也不够,必须有干事的本领、务实的能力,用行动来说话,用成绩来证明。党员干部在做事中切不可只做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以虚混实。在联系服务群众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坚持真抓实干,扎扎实实地深入群众,多为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办一些群众拍手称快的好事。

实要体现在行文上。一些报告和讲话“假、大、空”文风盛行,既虚耗了时间精力和笔墨纸张,损害了讲话者和为文者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耽误了实际问题的解决,影响了真抓实干的成效。这样的歪风不仅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更是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作为党员干部要把纠正不良文风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优良文风,促进党风、学风、政风建设。

现如今,领导干部如何老老实实做人,是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这既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严谨的道德实践,笔者深信,只要领导干部从平凡小事做起,特别要在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对工作尽职尽责、对群众满怀真情、对成绩谦虚谨慎上下功夫,就能捕获群众“芳心”,赢得群众支持。

“实实在在”是一种品格。一个人的品格的高尚与否,决定了这个人的美与丑、善与恶的标准,然而,品格的高尚与否又是用做人的标尺来衡量的。所以,历览古今,“实实在在”都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原则。中国人虽然处世追求圆通,但始终以务实为修身治事之本。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历来强调它,推崇它。

对于基层党员干部而言,实干兴邦的内涵,更多是的扎根基层,在服务中奉献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基层干部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颗针”,他们才是具体工作的执行者,也就是说,基层干部贯彻政策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工作效果和质量的高低。倘若,基层干部这个中国人数最多群体都没有实干精神,中国新一轮的深化改革将走向何处?

都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不务实表现。中央的“顶层设计”是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说好的,可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就往往走形变样,这其实就是一些干部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故意曲解、耍聪明、钻空子、找漏洞,心思都没有放在实干上,又怎么会出实效呢?这种官场习气是会传染的,而且置身其中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沾染了,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及时的“洗洗脑”,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人生追求。

优秀县乡村党组织书记都是基层的骨干和楷模,他们是基层的一面旗帜,广大的基层干部应该以他们为榜样,扛起实干兴邦的大旗,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对于实干,一些干部存在认识误区,在他们的眼中,实干就意味着吃亏,意味着苦熬,其实并非如此。实干的干部,老百姓看得见,领导也看得见,毕竟实干才能出实绩,而实绩才最有说服力。

基层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中流砥柱,他们在实干兴邦思想的指导下将会迸发出磅礴的力量,这股力量将推动中国的发展,加速中国的改变。基层党员干部要用务实的态度干好工作,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才能真正赢得民心。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