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农民市民化调查(2)

摘要:不少居住在大中城市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其农村户口“含金量”高,他们中不少人“经济上已经市民化,身份上还是农民”,“户籍就像一层窗户纸,却不愿捅破”,农民利益纠结、心态复杂。

拿着农业户口的“市民”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除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因城乡、区域福利差距过大,而设置户籍准入高门槛外,在不少地区,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已出现一个新趋势:一方面是政府通过设置“稳定住所和就业”等有梯度的转户政策,有序引导农民工转户进城;另一方面,不少农民也在结合自身条件和城市相关福利、公共服务情况,做出自己的转户选择。

2

特别是在近郊农村,不少农民其实已经成为拿着农村户口的“市民”,既能就近享受城镇医疗、教育各项待遇,农村土地收入、社员福利一件也没有“落下”。在重庆沙坪坝区覃家岗街道童家桥村,村民刘婷艳(化名)就对自己的“市民待遇”如数家珍。“现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了,不再有农村和城市的差别,自己每年只需要缴200元的参保费,就能享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刘婷艳说,自己家距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需要10分钟,有小病就能治;如果患上大病,最近的三甲医院也不过半小时公交车车程。

重庆九龙坡区农林水利局农经站站长何流说:“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衡化过程,最先受益的应该就是城郊结合部地区的农民。在九龙坡区近郊农村,大量农民都已经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主要以土地流转收益、务工、房屋租赁等为收入来源,在公共服务待遇的享受上,与市民基本上没有区别。”

“户籍利差”为新型城镇化政策带来启示

在重庆市政府参事邱道持看来,城乡之间“户籍利差”的转变,在城郊结合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大量农民“在城却不愿转户”,一是拥有农村户籍好处多,附着在户籍上的利益链越来越长;二是城市户籍吸引力不足,农民看不到转户的好处,还认为转户伴随着不少风险。

3

专家和政府官员认为,作为地处城镇化前沿地带的近郊农民,在面临城乡利益深刻调整时,理性思考自己的户籍身份是一种正常现象。同时,这也为政府调整现有城镇化政策和制定新政策提供了启示。

首先,仔细梳理城乡、区域之间福利和公共服务具体项目,做好相互衔接、转移和接续的制度安排。目前在农村地区,附着在农民土地上的待遇,就包括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村集体资产收益权等;附着在农村户口上的福待遇,就包括计划生育奖励、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普通高中收费低标准等。在城镇化制度设计时,就应该保证农民即便转户,但其经济利益和福利待遇并不会受到影响。

其次,从深层次制度设计来看,要推动农民市民化进程持续、稳定,关键还是在于剥离户口的利益分配功能,进一步探索公共服务、社会福利与户籍脱离的人口社会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消除城镇户籍与农村户籍之间差异化的待遇,还原户籍的人口登记功能,突破以户籍与福利挂钩的社会、经济制度,真正实现户籍与福利脱钩。(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