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社保改革取向:应更重视基金安全(3)

新常态下社保改革取向:应更重视基金安全(3)

第四,加强基金的精算管理。全国有多少统筹地区是用精算制度来确定医疗保险的待遇标准和基金收支的呢?恐怕不多。近十年来,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在内的社会保险待遇标准的调整,多半都是行政意志和经验判断的决定。每当基金出现紧张状况,只能通过加强扩面征缴或财政补助来弥补基金缺口。所以总体上看,我国社会保险管理还是一种比较粗放的行政管理模式,和规范的、科学的保险管理模式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二十年来,我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如收入增长、人口寿命、地方疾病谱以及和医疗费用相关的各项统计指标等,现在的关键是要转变管理方式。

发挥市场机制

改革医保行政管理制度

“两定三目录(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是自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以来一直实行的五个行政管理措施,被医保管理机构视为控制医疗费用合理支出、实现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的重要抓手。如果再加上医疗保险药品的定价、招标和基本药物、低价药清单等,就成为目前政府管控医疗保险的九大行政手段。这些行政管理措施对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权益、控制医疗保险费用的合理支出、保证制度的稳健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全民医保时代后我们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这些政策措施。

定点管理要从准入审批转向医疗服务过程的监管。把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准入标准纳入卫生和药品监管部门规定的设立医疗机构和药店的资质中,将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行政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让参保人根据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选择他的定点医疗机构,这样做有利于医疗机构脱离行政的保护,迫使他们通过改善服务、提高质量吸引患者就医、购药。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整合各类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目录的范围要适应全民医保的用药需求,要改进定期评审的办法,使那些更加安全、疗效更好的新药尽早地用于患者。关于药品目录管理还有一种观点,即将现有的准入法改为排除法,理由是随着目录范围越来越宽,排除法更加简便易行,管理成本也低。哪种方法更科学,建议加强研究。

改革医疗保险药品定价和招标制度。价格改革的核心,一是回归市场决定价格的本来属性,二是政府变定价管理为市场价格监管。不能把价格改革理解为放开价格。价格改革后,政府的责任更重了。现在社会上对药品招标意见最大的是认为招标的行政干预太多,应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招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标活动。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