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经济,地方政府不应“叶公好龙”

拥抱新经济,地方政府不应“叶公好龙”

前言:2014年,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在出现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产能过剩依然严重、传统行业困难较多等复杂局面的同时,我们却看到中国经济正在发生一些深刻的变化,一些趋势线的变化:那就是新产品、新行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加速成长,新的动力正在加快孕育;那就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之下,在强调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鼓舞之下,创业创新的枷锁和羁绊正在被打破,中国经济社会所孕育的活力和热情正在迸发。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进行时,这是中国新经济正在从萌芽走向灿烂,这正是中国经济的新希望所在。

围绕新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改变、挑战和思考,新华网在2015年初,组织“新经济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新希望”系列策划,今日将播发第四篇。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汉·刘向《新序·杂事》

新华网北京2月15日电(记者 黄博阳)叶公之所以好龙却见龙而逃,是因其平日所好的“龙”只是游走于图画、图案之上,嘴上说说容易,真正面对却因陌生而恐惧。

当前,新经济概念风行全国,互联网信息行业重构旧产业的浪潮汹涌,新经济的前景毋庸质疑,不少地方政府也是各种活动、讲话、公文言必提“新经济”,但真正拥抱新经济,能否做到迎而不走、五色有主?是否能够避免知易行难乃至畏难不行?可能就未必了。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