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9)

四川省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9)

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乡环境质量

顺应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的殷切期待,继续以打攻坚战的决心、打持久战的韧劲,做好污染防治工作,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

深入实施环境保护法,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突出加强成都等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工业和燃煤污染防治、城市施工和道路扬尘整治、机动车尾气治理,严控新建燃煤发电机组,鼓励利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力争全省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3年下降4%以上;深入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改善水环境质量,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启动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狠抓污染企业挂牌整治,加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着力消除城乡结合部环境“脏乱差”。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力争单位GDP能耗下降2%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减排指标和“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加大燃煤工业、发电锅炉降耗升级力度,加强工程、结构和管理减排,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减排装备、技术推广应用。推动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

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保证和拓展生态建设空间。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加强草原建设管理,启动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抓好城乡造林绿化和森林草原保护,增加森林面积180万亩。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

九、深入推进依法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以法治为引领,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工作中引发的矛盾;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落实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深化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创新,加强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加大中介机构监管力度,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治理。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和市场监管,加强禁毒工作,强化反恐防暴和反分裂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继续深化道路交通安全、煤矿安全综合整治,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建立食品药品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提高基层食品药品监管能力,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继续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做好地震、气象监测预报和测绘等工作,有效防范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加强地方金融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化解和防范民间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发挥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强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双拥共建、优抚安置和人民防空等工作。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