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发展的保障,是国家的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提出并深刻论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安全观的新境界。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习近平总书记亲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维护国家安全的新道路。我们要系统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努力开创国家安全新局面。
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谋划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我国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以宏阔高远的世界眼光和历史视野,筹划维护国家安全的千秋大计,将我们党运筹国家安全的大战略提升到新水平。
确保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的深谋远虑。政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实现长期执政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从历史上看,多少朝代“转头空”,究其根源,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并没有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巩固政权,最终政亡人息。中国共产党要跳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律,取决于政权本身的性质和执政的根本目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主张通过维护人民利益、紧紧依靠人民来维护政权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这一精髓要义,直面政权安全的空前挑战,以大无畏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铁的手腕扼守执政为民的政治底线,全力维护国家政权的性质和党的执政宗旨,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鼎力支持,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态势向上向好。
确保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崛起的战略运筹。与发展统一起来的安全是高水平的安全,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实现国家崛起是最高境界的安全。近代世界大国暴力崛起,带来了一时的国家安全,却埋下了长久的安全隐患,酿造了一个又一个“大国政治的悲剧”。总体国家安全观摒弃“国强必霸”陈旧逻辑,既主张在和平发展道路上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又主张以强军支撑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向全世界郑重宣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着眼为国家和平发展塑造有利战略态势,坚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大目标下运筹强军战略,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推动军队现代化战略转型,正在有效避免中国掉入“西化分化陷阱”“修昔底德陷阱”。
确保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科学考量。当今中国和世界,诸多矛盾问题盘根错节,不可避免引发多种安全威胁。从国内看,利益固化、消极腐败、三股极端势力等带来的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从国际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活动、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环境破坏、自然灾害等全球性威胁相互叠加。这些威胁因素借全球化和信息化传导,极易形成连锁反应。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力争实现国家总体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国内国际安全大局,把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各种因素都纳入战略视野,将安全范畴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拓展到环境、网络、海洋、太空等全球公域,统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正在实现国家安全的大升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