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催生新动力 新进展孕育新希望(2)

新常态催生新动力 新进展孕育新希望(2)

二、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态势明显。工业向高端化转型演变。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2.3%、10.5%,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0和2.2个百分点。在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居民消费升级的多重因素推动下,服务业增长强劲。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增速比第二产业高0.8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第二产业高5.6个百分点。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表明,我国经济正处在向中高端演化的过程,并将持续这一过程。

增长动力从投资出口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受国内资源环境以及外部压力影响,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作用渐显乏力,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则逐渐增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0%。

居民消费结构持续改善,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占比提高。在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分别比上年提高0.6和0.3个百分点。旅游消费增长较快,全年国内游客人次比上年增长10.7%,国内居民出境人次增长18.7%。初步测算,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比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2.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消费驱动型经济模式初步显现,表明我国经济增长需求结构趋于优化。

三、经济运行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在市场倒逼和政府引导下,质量型、差异化竞争逐步代替过去的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2014年,我国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2313元/人(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提高7.0%,这是劳动力素质提高、科技进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8%,降幅比上年扩大1.1个百分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上年下降6.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6%。铜、钢、烧碱、水泥等产品的单位生产综合能耗持续下降。我国经济正逐步告别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向高技术、低消耗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

四、改革开放激发活力

古今中外,在经济下行时,改革创新是治本之良药。为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政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先照后证”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的商事制度,启动铁路运输、邮政业、电信业“营改增”改革试点,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这些改革举措点燃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激发了市场活力。自3月份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到年底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146.7万户,增长16.8%,注册资本(金)增长85.8%。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8.1%,增速比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快2.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尤其是铁路、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的行政壁垒被打破后,民间资本大量涌入,为这些行业注入新的生机。

市场环境的改善和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吸引了更多的外资。全年非金融领域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3778家,比上年增长4.4%,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196亿美元,增长1.7%。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多点推广,服务业市场准入进一步扩大,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60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6%。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我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全球化竞争,积极拓展外部市场。全年非金融领域对外直接投资额10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1%。企业海外并购取得突破,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投资效率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