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用法治堤坝守住职业底线

贵州:用法治堤坝守住职业底线

摘要:要想让人们敬畏底线,增强底线意识,应下硬功使实招,让底线成为真正的“高压线”,让人们明白突破底线的后果有多严重,轻者受到舆论谴责,重者被依法严惩,职业底线才会常驻人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法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一个价值取向。建设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每一个公民都要有法治意识,遵法守法,依法办事。同时,对于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做法,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积极维权。相信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权威。让法律的阳光时时沐浴到更多公民生活中,成为每个公民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武器。

近年来,“职业底线”成为社会热词。“黑心食品”频出、医生收回扣、会计做假账……人们普遍感到职业底线在下滑。“职业底线”就是某一行业对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低要求。底线是最低标准,=是最起码要遵循的规则,是逾越之后需付出巨大代价的最后屏障。这一屏障通常是长期比较稳定的。但为什么近些年,一些行业的职业底线却不断沉降?主要原因是法律意识淡薄、转型期社会失范,导致底线下滑。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一些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行业准则、职业规范也在发生变化,转型期的社会容易出现社会失范现象,即旧的规范没退出,新的准则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应彰显法治精神,让人们敬畏底线、提升底线,用法治堤坝守住职业底线。

首先,要加强法治建设,让各行各业的职业规范、行业准则做到有法可依。对一些违背职业底线的行为进一步明确其在法律上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后果。

其次,守住职业底线,还需要制度保障。这既包括相关行业、企业制定严格的行为准则和职业规范并落到实处,筑牢制度藩篱;也需要来自外部的社会监督机制、科学的评价体系等。

同时,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不能忽视价值观教育和职业道德素养教育,与法律、制度相比,职业道德素养定型较慢,但也管得更深,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底线。做到:说话要讲道德,办事要讲道德,做人更要讲道德。在讲道德的基础上,时时刻刻守住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制定严格的职业操守规定和法律法规,建立职业信用等级档案,充分利用舆论监督,对违反职业操守行为进行媒体曝光,加强职业操守和职业信用的宣传教育。

要想让人们敬畏底线,增强底线意识,应下硬功使实招,让底线成为真正的“高压线”,让人们明白突破底线的后果有多严重,轻者受到舆论谴责,重者被依法严惩,职业底线才会常驻人心。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