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中国外交“朋友圈”越来越大 伙伴关系覆盖全球(8)

王毅:中国外交“朋友圈”越来越大 伙伴关系覆盖全球(8)

“一带一路”比“马歇尔计划”既古老得多,又年轻得多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中方如何看待有人将“一带一路”比作“马歇尔计划”,或者称中方借拉紧周边经济纽带以谋求地缘政治和其他利益?

王毅:“一带一路”比“马歇尔计划”既古老得多,又年轻得多,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说古老,是因为“一带一路”传承着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代丝绸之路精神,我们要把这条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互通有无的路走下去,并且让它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说年轻,是因为“一带一路”诞生于全球化时代,是开放合作的产物,不是地缘政治的工具,更不能用过时的冷战思维去看待。

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我们将坚持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平等协商,充分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我们将注重照顾各方舒适度,注重保持透明和开放,注重与各国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注重与现有地区合作机制相辅相成。“一带一路”的理念是共同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赢。它不是中方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

让联合国“大船”开得更稳更好

新华社记者:今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对于国际社会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刻。有人说中国想要挑战甚至推翻现有国际秩序,推动建立一个由中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你对此有何评论?

王毅:我要明确地讲,中国历来是国际秩序的建设性力量。如果把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比作为一艘大船,70年前中国就曾经亲手参加了它的设计和建造。而且,中国还是当时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今天,我们和190多个国家同在这条船上,我们想的决不是要把船打翻,而是如何和各国共同努力,让这艘大船沿着正确方向开得更稳更好。

70年来,国际格局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秩序自然也需要与时俱进。中国主张对国际秩序和体系进行改革,但这种改革不是推倒重来,也非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总的方向是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国际治理法治化,尤其是维护好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从而使这个世界更平等,更和谐,更安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