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妇”姜恩兰:守诚信甘受十年清苦 替夫还债近百万

“好农妇”姜恩兰:守诚信甘受十年清苦 替夫还债近百万

摘要:十年前,胶州市张家屯村姜恩兰的丈夫因病去世,却留下了115万元的欠款。面对巨额债务,这个普通农妇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一笔笔偿还。即使在病重进手术室之前,还不忘告诫两个儿子要偿还父债。如今,欠款仅剩20余万元,用她自己的话说,“终于看到活路了”。

十年前,胶州市张家屯村姜恩兰的丈夫因病去世,却留下了115万元的欠款。面对巨额债务,这个普通农妇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一笔笔偿还。即使在病重进手术室之前,还不忘告诫两个儿子要偿还父债。如今,欠款仅剩20余万元,用她自己的话说,“终于看到活路了”。 

丈夫去世,她接起110多万债务 

1976年,24岁的姜恩兰从诸城市辛兴镇嫁到张家屯,和丈夫一起摆小摊、开饭馆,靠着勤劳踏实、诚信经营,逐渐成为上世纪80年代远近闻名的“万元户”。 

“那时候的张家屯村还是镇驻地,周边有很多工厂,所以小吃部生意非常红火。”姜恩兰说,随着饭店规模的逐步扩大,夫妻俩的事业也步入了最为兴旺的黄金期,家里也盖起了二层小楼。 

1998年,看到自家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好大喜功的丈夫未经深入、全面的考察市场,便执意要开办化纤厂。丈夫虽然要强,但也只是个老实巴交的庄户人,哪懂经营工厂? 

话虽如此,识不了几个字的姜恩兰,最终还是默默地支持丈夫。“将家打理好,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才是。” 

然而,后来发生的事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也让这个原本殷实的家庭一下子跌入谷底。“进料全靠贷款和借钱,买家来取货则是赊账。”眼看化工厂不但没赚到钱反而越亏越多,姜恩兰也劝丈夫及时收手,但是丈夫却不服输,银行不贷款就去借高利贷,三年下来高利贷没还上反而自滚利翻了一番。 

化工厂一天不如一天,丈夫无法承受重压,从此一病不起,一躺就是三年,直到2004年去世。 

“老头子最后的日子里,要债的已经快挤破大门了。”姜恩兰说,高利贷债主趁丈夫不省人事随便拿张单子就抓着丈夫的手往上按手印,还有很多已还清的债务,债主再次来要钱,姜恩兰也不辩驳,所有的这些“糊涂债”她都一一认下,最后一算,丈夫给她留下了115万元巨债。 

丈夫去世之后,为了省钱,姜恩兰吃客人剩下的饭菜,捡来树桩当柴火,既当厨师又当服务员,小吃部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由自己一人打理。 

虽然日子过得苦,但姜恩兰认为,“能省一点是一点,用自己赚的钱还债,心里舒坦!” 

生活如此艰辛 姜恩兰还不忘帮助他人

小吃部本小利薄,当天卖的钱留出第二天进货的本后,所剩无几。姜恩兰便积攒起来,每次还个三五百元,先还年纪大的,再还年纪小的。庄邻本家、老少爷们,一笔一笔“针挑土”似地陆续偿还着债务。 

逢年过节,是姜恩兰家最“热闹”的时候,门口要账的成群结队,她就每个人200元、300元的都还一点儿,“人家既然来要,咱就统统认账。” 

最辛酸的的一年,因债主催得紧,大年三十晚上她还为客人送去两桌菜,赚的200元钱没捂热乎就还了账,回家后自己靠五个小饼过了个年。 

姜恩兰住的房间里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几个桌椅也是几十年前的老物件,但抽屉里的一摞收条她却格外看重。“我虽然不识字,但记性却很好,所以就用‘画圈’的方式记账,还上一百就画一个圈,还二百就画两个圈。” 

“两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这些收条陪我走过了十年的光景。”姜恩兰说,每一张收条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有很多好心人看到自己不容易,想免除债务,但自己还是婉拒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能让我缓几年,就已经很照顾了。”

即便生活如此艰辛,姜恩兰还不忘帮助他人。只要在门口发现流浪汉,她都会送上吃的,给他们找个暖和避风的场所休息一下。“平日邻里乡亲如果有事找她,她会毫不犹豫的帮忙。”附近的村民说。

人去债不烂,欠债理当还

2013年5月,115万元的债款本息还剩20余万,眼看苦日子要熬到头了,姜恩兰却被查出患有心肌梗死、劳力性心绞痛等多种疾病。在上手术台前,姜恩兰唯一牵挂的事就是如何还清债务。 

第二天,姜恩兰将所剩20余万元债款详细列在单子上,然后把两个儿子叫到身边,并请来了同族的叔伯长辈。当着村里老少爷们儿的面,她请人宣读了单子,让两个儿子在上面签名按手印。 

“这事没什么好说的,债务必须得还清。”除了心病后,姜恩兰才安心接受了手术,心脏血管放了六个支架,手术花费14万元,术后服药每月1000元,旧债没清又添新账。 

因为自己的身体已无法操持小店,姜恩兰忍痛将小店租给了别人。想想剩下的债务,姜恩兰希望能够早一点康复,和两个儿子一起尽快把债务还清,“到时候去老头子的坟前告诉他一声,让他在九泉之下安心。” 

邻居张大爷今年已经94岁高龄了,1999年他借给姜恩兰一家3万元。“说实在的,当时借给他们也是为了赚点利息。”张大爷说,没想到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好心的张大爷免去了姜恩兰的利息,还告诉她“有钱就还,没钱就不急”,就这样姜恩兰一百两百慢慢地还,已在去年还清了这笔债务。 

如今,在张家屯村及周边地区,一提起姜恩兰的名字,老少爷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颂她为“女丈夫”。面对乡亲的夸奖,她却平静得令人感动:“人去债不烂,欠债理当还。”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