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昆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的青年运动史教研部教授
编者按:加强新时代青年党员政治能力建设,事关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文章直面多元思潮激荡下的冲击与干扰、信息爆炸时代带来的认知困境,梳理了当前青年党员政治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系统阐述了新时代青年党员要在理论修养、实践锻炼、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方面加强政治能力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青年党员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一、当前青年党员政治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
当前,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加强青年党员政治能力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一)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与干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多元价值观的交融与碰撞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一方面,多元价值观的交融与碰撞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让青年党员在更广阔的视野里认识世界。不同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相互碰撞,能激发青年党员的思考活力。比如,在基层治理中,面对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和不同的意见表达,青年党员可以从多元价值观中汲取养分,学会换位思考,提升沟通协调能力,更好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另一方面,多元价值观带来诸多挑战。部分错误、极端的价值观可能会冲击青年党员的理想信念。一些青年党员由于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认知,很容易在多元价值观中迷失方向,出现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鉴别力弱化等问题。
(二)信息爆炸时代的认知困境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信息爆炸的漩涡中,青年党员面临信息甄别的严峻考验。由于网络和社会上存在大量资讯,一些青年党员习惯用“短平快”的方式获取信息,缺乏对党的理论、党史、国情的系统学习。当碎片化资讯取代系统学习,当算法推荐固化认知圈层,一些青年党员很容易被片面观点或谣言左右,难以形成稳定、深刻的政治认知。
一方面,出现价值判断的摇摆不定。多元社会思潮借助网络平台加速传播,历史虚无主义以“重新解读”为名歪曲党史,拜金主义用“成功学”叙事解构理想信念。一些青年党员在“流量至上”的喧嚣中模糊了是非边界,在“精致利己”的论调中弱化了宗旨意识。所有这些,正是青年党员政治鉴别力被侵蚀的危险信号。
另一方面,出现深度思考能力的退化。当“刷短视频”替代“读原著”,当“看热搜”替代“学理论”,我们的认知模式正在从“系统建构”转向“碎片拼接”。部分青年党员对党的创新理论满足于“听过”“看过”,却不能领会其中深意。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直接制约着青年党员政治领悟力的提升。
(三)现实焦虑和压力的传导
现实生活中,青年党员面临着诸多压力。当青年党员被生活的琐碎和工作压力填满思绪,他们可能会减少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投入。政治理论是青年党员提升政治能力的基础。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如果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就可能因理论储备不足而无法作出正确的政治判断。
(四)青年党员自身成长特点带来的短板
新时代以来,中国变得更加自信自强,身处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同样也变得更加自信自强。自信,强调的是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有底气;自强,强调的是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有骨气。新时代青年党员,视野开阔,勇于表现自我,展现出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同时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和其他青年群体一样,青年党员同样也存在这样的思想困惑。青年党员的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一些问题的出现,无疑都反映了部分青年党员政治能力不足。比如,理想信念动摇的问题,部分青年党员对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怀疑,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明确的政治目标;政治执行力弱化的问题,部分青年党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存在阳奉阴违、敷衍搪塞等现象,没有落到实处;大局观念淡薄的问题,部分青年党员在处理问题时只考虑个人利益得失,忽视集体利益和长远规划,缺乏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纪律规矩松弛的问题,部分青年党员在遵守党的纪律规矩方面存在侥幸心理,麻痹大意,不能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斗争精神不足的问题,部分青年党员世故圆滑,年纪轻轻就养成了“老好人”的心态,在小事小节面前原则立场不够坚定,面对负面信息、观点、言论时不敢发声。推进青年党员政治能力建设,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