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邹碧华手中的“火炬”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说:“人生不是一直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人。”邹碧华是这样做的,在他47年的生命里,他以饱满的热情、执着的追求、不倦的努力潜心向学,忘我工作,锐意改革,守护正义,将自己手中的火炬燃烧得无比光明,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极力驱散寒冷和黑暗。
而今,邹碧华走了,留给亲人朋友无限哀思,也留给世人诸多思考:邹碧华走了,我们能做些什么?接过邹碧华手中的“火炬”,传承他的精神,完成他未竟的事业,无疑才是对他最好的祭奠。
传递邹碧华手中的“火炬”,心要诚。邹碧华精神源于他崇高的理想之光,源于他高尚的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源于他对法治精神的坚守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正是这些信念,他才能不知疲倦,不计毁誉,不辞辛苦也不要回报,为推进司法改革,为追求公平正义,为群众排忧解难,把一个司法干部,一名共产党员的品质擦得如此闪亮。
传递传递邹碧华手中的“火炬”,肩要实。邹碧华手中的火炬,分量并不轻,接过它,要有敢于担当的肩膀。“哪儿有把船划到江心就弃桨投江的道理,走上这个岗位,就得承担起这个岗位的使命与责任。”只有不畏难、不怕险,敢啃“硬骨头”,敢当“急先锋”才能挑起改革的重担,将邹碧华手中的火炬燃得更旺。
传递传递邹碧华手中的“火炬”,胸怀要宽广。邹碧华精神的内核在于奉献,他把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祖国、事业和他爱的人。他欢乐百姓的欢乐、忧虑百姓的忧虑,像善待亲人一样善待百姓,他愿意还每个人一份公道。只有如此宽广的胸怀,无私地奉献,才能让他的火炬明亮却不耀眼,温暖却不炙热,使靠近他的人都能汲取他需要的温度。
传递邹碧华手中的“火炬”,凝聚正能量;沿着“燃灯者”的足迹,走在春天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