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

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

社会主义运动,就是从创建社会——即劳动者自愿的组织入手的,比如说,中国革命就是从创建工会、农会、青抗会、妇救会、儿童团、识字班起步,最终把一盘散沙的中国组织起来的。如果说国家的功能是富国强兵,市场的功能是发财致富,那么社会的功能就是“谋幸福,送温暖”,就是“劳动人民自己组织起来,帮劳动人民一把”。

马克思说,人的活动绝不仅是生产与工作,人还必须有吃有喝、有住处、有病能看、能结婚繁衍后代、能休息和娱乐,能通过文化教育事业提升自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他(她)才能从事生产和工作。与前者(物质的生产)相联系,马克思把后者称为“社会再生产”。他说,“社会再生产”构成了物质生产活动的前提,因而“社会”构成了“市场”的基础,经济活动、生产活动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但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却正在破坏这个基础,“市场”正在瓦解“社会”。

在巴黎公社之前,人们只知道有国家和市场,而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也不知道社会怎样发挥其功能。即使今天,人们往往也搞不清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有些经济学家甚至荒唐地认为,只要市场就可以了,国家与社会是完全不必要的。实际上,这些人完全错了。

马克思思考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这样的人既不是神也不是机器,而人的一生其实只有四件事:生老病死。可惜,这四件事恰恰都是市场不管的,而国家即使想管也管不过来,于是,管这四件事的,只能是社会。

为什么说市场不管这四件事呢?因为亚当·斯密早就指出:市场的主体,是指“有能力的交换者”和“有效需求者”,而老弱病残是“没有能力”的交换者,穷人不是“有效需求者”,因此,他们理应被排除在市场之外。试想,如果把教育、医疗和养老统统交给市场,那么大部分老人和孩子就惨了!因为他们是市场里“没有交换能力”的弱势。

为什么这些事也不能全靠国家呢?因为马克思说,国家本质上是强制性的力量,是暴力机器,国家只能是按照既有的等级秩序去强制性地分配资源,它几乎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公共资源的分配不均、造成公共资源分配的等级化。何况国家是管内政外交等大事的,国家确实没有能力对老百姓的“小事”管得那么细。

那么,什么是公社呢?公社的本意是社区。实际上,平民(commons)这个词,跟法语中的“大多数”(communes)相同,指的都是“社区”;甚至“下议院”真正的现代译名,也应该是“社区(包括郡、自治市)议院”。因此,“巴黎公社运动”其实就是巴黎“社区运动”。而巴黎公社的开创性成就,就在于提供了一个劳动者自己组织起来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方式:即按照街道社区、行会和工会层层结合,最终建成一个高效率的城市管理网络。

社区是基层群众的自愿组织,它与国家组织是不同的,与市场组织更是不同的,这种“主动的、自愿的联合”只能采取平等的、公开讨论的方式采取行动,而它的源头就是希腊城邦议会,罗马共和制度,就是按照“城邦社区(议会)”的方式构建起来的。巴黎公社正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新罗马,公社也建立了罗马式管理公共事业的组织——人民委员会,罗马元老院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可随时罢免,不拿薪水,而人民委员会则由劳动者选举产生,可随时罢免,只拿普通工人的工资。

人民委员会真正体现了“罗马议会”(communes)的实质,而它管理的对象,主要就是社会再生产的领域,或者说,就是孙中山所谓的“民生领域”,也就是公共产品的提供与分配:保障面包的充足,交通的畅通,公租房、幼儿园、医院的建设等等。即必须保证这些领域是非盈利的,是对所有公民平等开放的,是人人可以享受的基本人权。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