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遗迹——追寻北京抗战记忆

抗日遗迹——追寻北京抗战记忆

摘要:北京市民在长达八年的被日本侵略者奴役的日子里,从没有放弃过抗争,他们如同在黑夜中期待着黎明一样,顽强地坚持着,直到抗战胜利。

藏着罗德俊手稿的白塔

罗德俊控诉日军暴行的手稿   

 ■ 白塔寺内塔顶藏着罗德俊手书记录日军暴行的“控书”

从东黄城根我转向了阜成门内的白塔寺。说起白塔寺恐怕北京人没有不知道的,特别是寺内的白塔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不过我这次到白塔寺,不是为了白塔而来,我为了一件白塔寺的藏品而来。

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藏品,在这件藏品中写满了“勿忘国耻”。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白塔寺白塔受损。1978年大修白塔时,施工工人在塔顶天盘内的一个夹缝中,发现一份民国时期的手稿,这张手稿大约有A4纸那么大,纸张因年代久远而微微发黄,但其上面的字迹仍清晰可辨,而纸上的内容读来更是令人动容:“今年重修此塔,适值中日战争。六月二十九日,日军即占领北京,从此战争风云弥漫全国,飞机大炮到处轰炸,生灵涂炭,莫此为甚。枪杀奸掠,无所不至,兵民死难者不可胜计。数月之中,而日本竟占领华北数省,现战事仍在激烈之中,战事何时终了尚不能预料,国家兴亡,难以断定。登古塔追古忆今,而生感焉,略述数语,以告后人,作为永久纪念。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初三日,罗德俊。”原来,1937年罗德俊参加重修白塔工程,在工程完竣之际,他将写有日军暴行的手稿,藏在白塔顶部华盖缝隙中,以期让后人能够牢记这段历史。

70多年后我读着这份手稿,依然能够感觉到作者的悲愤之情。民国二十六年,不正是1937年嘛。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从此北平人民开始了长达8年被奴役的苦难生活。透过手稿,我仿佛看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罗德俊饱含义愤奋笔疾书,控诉日军所犯下的种种暴行,并将手稿藏在白塔之巅,给后人留下一段真实的历史。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罗德俊敢于控诉日军暴行,这又是何等的勇气!这份手稿不仅代表了罗德俊的心声,它实际代表了当时北平千千万万个普通百姓的心声,盼望和平,牢记历史。

 ■ 地下党在马家堡车站制造“事故”痛击日军

从白塔寺我一路南下,来到南三环外马家堡。马家堡是北京城南面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这里属于“荒郊野外”。虽然北京的房价如坐了火箭般一路飙升,而这里的房价依然是不温不火,您就可想而知这里的“荒凉”程度了。地铁4号线的修建,才使这个“南城”小地方逐渐为人们所知。不过虽然马家堡现在不出名,但是在历史上它却留下了一笔又一笔的“记录”。

马家堡在历史上留下的记录,都与一个地方有关,那就是马家堡火车站。马家堡火车站曾经是京城第一个火车终点站,在义和团火烧“洋物”的运动中,马家堡火车站也被认为是“洋物”而付之一炬,后被英国人修复。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西逃,其坐火车回京时,就是在马家堡火车站下车入城。而在抗日战争中,马家堡火车站还发生过一件鲜为人知的抗日故事。

故事发生在1944年7月11日,那一天坐满日军重要人物的第304次特快列车,飞快地向马家堡车站驶来。然而,日军的火车没有正常驶向前方,却一头扎进了铁轨尽头的土堆里,后边的车厢一节挨一节地撞击起来,造成了大爆炸。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那时的马家堡车站是个小车站,只有4个工作人员。站长许言午是中共地下党员。有一天扳道员申连科悄悄地对许言午说:“老许,车站信号的电线下雨时常联电,信号随意变化,你看是否修一修?”许言午听了这话,马上想到最近得到的情报,从北京开往青岛的304次特快车上有重要人物。于是许言午对申连科说:“不必修了,这对我们有用。”

1944年7月11日早上7点,日本304次特快列车高速向马家堡车站奔来。许言午向申连科示意,申连科立即打出列车从干线通过的信号,同时将道岔扳到会车的停靠线。日本司机看到通过信号,丝毫没有减速,列车撞向了土堆……在这次事件中,日军损失了二十多名高级军官。事发后,日军发出通告,缉拿许言午和申连科,并派日本宪兵队迅速封锁了马家堡车站,严令过往列车放下窗帘,任何人不准向外张望,并从丰台车站出动兵力救援。而申连科、许言午早已成功撤退。这一事件给侵华日军以沉重的打击,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北京市民在长达八年的被日本侵略者奴役的日子里,从没有放弃过抗争,他们如同在黑夜中期待着黎明一样,顽强地坚持着,直到抗战胜利。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