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信息发布能否及时、到位,以让公众受到教育?赵黎平是个有40多年警龄的“老公安”,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之前担任过7年的自治区公安厅长,赵黎平又是一个“能吏”。2009年“呼和浩特市第二监狱越狱脱逃案”中,警方在案发之后67个小时内抓获逃犯;2012年,赵黎平要求自治区公安接警后,城区必须5分钟到现场,也赢得民众掌声一片。而现在,60多岁的他却有一名年仅28岁的“关系亲密女子”,这次公然开枪杀人……如果信息能揭露“能吏”腐败,不有助于大家认清所谓的“能吏”吗?
再次,信息发布能否及时、到位,以在制度上堵塞漏洞?据媒体报道,3月21日的搜查行动中,当地警方发现,作案的手枪在抛尸现场另一侧,而且是两把。我们不禁要问:退休官员为何有两把手枪?是公安机关管理枪支制度懈怠放纵?还是赵黎平私藏枪支,或有人私助枪支?按规定,省厅一级干部会配备自卫手枪,但退休后也得交还。那么,赵黎平并不具备持枪资格,他的枪支从何而来?如果信息发布及时、到位,发现是制度问题,要及时堵漏;发现是其他问题,要及时披露,就不会让传言发酵。
信息披露及时、到位,是现代信息社会的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公众不必要的误会。否则,公众有理由追问,赵黎平涉嫌故意杀人案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启示与思考】
包括赵黎平在内,为什么一些官员说得好却做不好?明明什么都知道,结果什么都做不到?知行脱节的背后,关键还在于没有弄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关系,特别是没有解决好“我是谁”的定位。拿赵黎平来说,他可能更多知道自己是一名官员,但不知道自己也是一名百姓;他可能更多知道手中的权力,并不知道自己也有责任;他可能更多享受权力的快感,并不知道也要依法办事。一旦有了认识偏差,很可能就会行动扭曲。
承认一些官员有正面的“半张脸”,并不是为了抹平其反面的“半张脸”,只是想说明人是复杂的,即便贪官、坏人也有正常的一面。拿赵黎平来说,为官生涯中,可能也做过一些漂亮事,说过一些漂亮话,写过一些漂亮文章。但是因其没有弄清“我是谁”,摆错了自己的位置,终把自己送上了一条不归路。如果这时候与赵黎平深谈,说不定他会有着一番刻骨铭心的感受。
原公安厅长、作协会员、涉嫌杀人,竟然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让人匪夷所思。一个官员一旦弄不清“我是谁”,做出了违法乱纪的事,等待的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身败名裂甚至绳之以法。所以讲,“多面官员”其实只有一种命运,遵纪守法有遵纪守法的命运,不遵纪守法有不遵纪守法的命运。这也提醒官员:说得好更要做得好,否则,只会让自己不好。
说起来挺残酷的。马克斯·韦伯笔下的现代官僚制度,本就是冷冰冰的“铁笼”,其中官员也是冷静和理性的。不过很多时候,作为升斗小民,在面对现实中难缠的苦楚时,却又总是期望出现一两个“强人”,带着造福人类的无私动机,超越官僚系统的繁琐。殊不知,人性之复杂和脆弱,远超我们的想象。那些巴不得在脸上写上“好人”两个字的,容易识别,但那些狡猾的、懂得雇佣水军塑造形象的官员呢?恐怕你就要上当了。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