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的增长基因

中国GDP的增长基因

在经济新常态下,不同地方的GDP增长数据出现分化,一些省份处在转型升级的阵痛中,一些省份交出了有质量的GDP增长数据。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总量已突破10万亿美元。这样巨大的体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都是很大的绝对值,保持GDP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也将使世界受益。关键是向什么要GDP增长,靠什么获得有质量的GDP增长?

不久前,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复,目标是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协同发展,破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难题,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上,浙江在中国大地上起着引领作用,创新发展使浙江的GDP不仅数据较好看,而且是质量引领。

与过去经济高速增长的30年相比,最被人们熟知的出口、投资与内需这“三驾马车”都走到了收缩关口。如果再靠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被人们形容为注射激素,不可能保持经济长久的动能,还将留下不好弥补的后遗症。必须靠有质量的增长,就是不再简单地依靠传统的要素投放来获得经济的增长,而是效益为先,创新为先。

专家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改革重在“破”,今天的改革重在“创”造。转型必然对中国经济增长要素的配比和调整提出挑战。

“创”是创新、创造、创业、创客……对于中国来说,“创”造未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了可能和机遇。创新溢价在当下的中国将获得最高倍数的回报。

中国古人说,“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大繁荣》的作者埃德蒙德·菲尔普斯认为,所有领跑过世界经济增长的国家,其繁荣真正的启动钥匙并不是重商主义,而是“无处不在并且深入草根阶层的创新”。他认为,中国正在发展高度创新型经济体。这样的经济体能够带来巨大好处,同时可以倒逼经济和社会转型。

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也坚信,市场经济的活力主要来自那些拥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新企业,而一个国家长远的繁荣昌盛也来源于此。

2015年的中国,充满了创新创业的味道。从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创业”“创新”几乎与“改革”一词出现的频率相当。在80篇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通稿中,“创业”“创新”这两个词出现的次数之和达到325次。

发展仍是中国所有工作中的第一要务。如果经济的“数量”指标跟不上,那“质量”指标也会下滑。对当前经济困难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保持高度的紧迫感。同时,中国经济正在努力往价值链上游移动,而不仅仅是追求短期的利益。

责任编辑:郭安琪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